朱熹终老考亭
2015-09-17 15:46:01 来源: 责任编辑:李建邦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庆元六年(1200年)春.芳草春回依旧绿。作为人体,朱熹垂垂老矣。立春前一日,欣然以《庚午立春前一日》为题,赋诗一首: 雪花寒送腊,梅萼暖生春。 岁晚江村路,云迷景更新。 诗人在此明吟春景,暗说朝政。读此诗,我仿佛看见一位坚强不屈的老者,在考亭溪边的小路上徘徊,倚杖昂首,坚信迷漫的大雾终将被春风所驱散。 朱熹临终前一个月的一天,朱熹看见十年前南城的一位朋友给他画的像。再回头照照镜子,发现自己苍老了许多.不胜感叹,口占七绝一首: 苍颜已是十年前,把镜回看一怅然。 履薄临深谅无几,且将今日付残编。 朱熹已年过古稀,心力交瘁,自然规律是任何人无法抗拒的。朱熹感到自己大限已到,步履艰难,一不小心就要掉入死亡的深渊。然而他仍然念念不忘未完的著作,其对学问孜孜不倦的追求,真可谓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此后朱熹的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左眼已瞎,右眼视力也极差,所见之物皆模模糊糊,加之左臂疼痛,不能上举,这位坚强的老者终于躺在病榻之上。 三月初六,朱熹挣扎着起床,在家人和门生叶味道等人的挽扶下,抱病修改《大学·诚意》章。 三天之后,庆元六年(1200)三月初九日,朱熹终于闭上他那不愿闭上的双眠,离开熙熙攘攘的八问,与世长辞。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