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忧党要见诸行动
2015-08-27 09:32:14 来源:建阳新闻网 责任编辑:施柳清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如此,党亦然。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意味深长地强调指出,全党同志要在党言党、在党忧党。既有现实针对性,又有长远警示性。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从当年上海石库门寻找光明的探路人,到今天驾驭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领航者,不仅在全国人民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威望,而且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扮演着更具建设性的角色。这样一个朝气蓬勃、勇立潮头的执政党,何以还要"忧"呢? 一方面,忧患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积极意义的生存理念和进取精神。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者的中国共产党,已将这种特质融入到党的血脉中。党的几代领导人,对忧党意识都有不同的重要论述。而今,党既有一往无前的豪情,更有时不我待的警醒。习近平同志从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再到福建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增强忧党意识问题。可谓高瞻远瞩、振聋发聩。 另一方面,在社会转型的特定历史阶段,党内确实存在一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有的问题还比较严重。比如,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僵而不死,不容忽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表现的形式不尽相同,但都严重破坏党的肌体健康,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执政使命的实现。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在充满竞争的当今世界,我们党要担负起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既不能安于现状、停滞不前,更不能固步自封、坐待淘汰。相反,只有增强忧患意识,真正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才能确保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夯实执政根基、巩固执政地位。 为此,对党内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既不能讳莫如深,更不能听之任之。然而,时下有些党员干部,表面上,对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不正之风,恨之入骨、嗤之以鼻,只差没有发出"长此以往,党将不党"之类的感叹了,可心底里,非但怀旧情结深深,而且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如,八项规定颁发近3年了,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今年1至6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1.3万余起(7月22日中国网)。不正之风之顽固,由此可见一般。 有道是,"白袍点墨,终不可湔。"一件上好的白袍,一旦蘸上些许墨汁,就永远也洗不掉了。常识告诉我们,破坏容易建设难。党的执政形象的维护、执政能力的提升、执政地位的巩固,既要靠中央高层的引领,也要靠全体党员的努力。每一个党员干部,不论党龄长短、职务高低,都应言行一致,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不但要理直气壮地与腐败现象、不正之风作斗争,而且要慎终如始地管好自己,在歪风邪气面前,不随波逐流、人为亦为,在党纪国法面前,不逾越底线、为所欲为。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四风"问题、腐败现象,有的党员不闻不问,漠不关心,仿佛党的生死存亡与自己毫无关系一般;有的马列主义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要求他人循规蹈矩,自己却我行我素;有的言行不一,自觉不自觉损害党的形象、破坏党的声誉。如此这般,何忧之有、何以兴党?实践证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关键在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也在党。每一个党员同志没有强烈的忧党意识不行,只停留在口头上忧虑也不行,而要言行一致、身体力行,实实在在落到行动上。(作者张桂辉,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