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水珠:默默无闻秀出精彩人生
2015-08-19 10:10:29 来源:建阳新闻网 责任编辑:施柳清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我有一个贤内助。"丈夫逢人就夸;"水珠的笑容让人觉得好温暖!"邻里街坊说。在建阳区黄坑镇塘头村,提起刘水珠没有一个不点赞的,刘水珠一家家庭和睦,夫妻之间相敬如宾,一双儿女从小乖巧听话,孝顺父母,是村里的文明典范。 从"外来妹"到"好母亲" 有人说,做女人难,因为女人要为家庭和事业的双赢与平衡付出更多……刘水珠就是这么一位贤妻良母。 今年64岁的刘水珠18岁时就嫁到了塘头村,随后几年生下了一对儿女。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在教育子女中,刘水珠始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影响孩子、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在孩子面前,她既是一位慈母,又是一位严师,还是一位知心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她始终做好孩子的榜样,从不打牌,很少看电视,不管多忙多累,她都要挤出时间留给孩子,和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她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豁达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的生活热情,激励着孩子们成长,孩子们从小就非常懂事,学习生活从不让母亲操心。在她的影响下,孩子们摆脱了同年孩子的娇气,学会了自强自立,正如孩子在作文中写到:"妈妈是一盏路灯,照引着我前面的路;妈妈是一面镜子,矫正着我每一个脚印……"每逢节假日,孩子们自觉的一边复习功课,一边帮助做家务活,洗衣、做饭、打扫卫生…… 如今虽然孩子们都已各自成家,但刘水珠对孩子们的影响却深入到了他们现在的生活中,正指引着孙辈们健康成长。 从"贤内助"到"好帮手" 刘水珠的丈夫蓝庆顺原为塘头村村主任,是名老党员,在塘头村还在发展的时间里为村里做了很大贡献。为了让丈夫专心工作,刘水珠把家里家外的大小事情打理得井井有条。他们不仅是一对相敬相爱的夫妻,更是一对互帮互助的搭档,在事业上互相鼓励、支持;在生活上互相体贴、关心。那时候丈夫逢人就赞:"我有一个贤内助"。也因此,村民都称赞他们为好榜样。刘水珠性格温和,为人热心,对人时脸上总是带着笑容,邻里街坊常常说"水珠的笑容让人觉得好温暖"。 塘头村有人口1700多人,村民众多,思想素质参差不齐,在工作开展中,经常遇见各种困难。当年通村主干道拓宽硬化,需要拆除几间紧挨路边开小店的民房,但几位户主不愿意。蓝庆顺上门沟通多次后,村民还是不松口。这时,刘水珠趁丈夫外出培训,自己上门与村民沟通。当她了解到,村民不愿意拆除房子的原因是因为拆除后会有利益损失,怕影响他们现在开的小店后,刘水珠就私下做姐妹们的工作,仔细计算道路拓宽后能带来的新效益,比如可以扩大店面、可以多种经营开新店,自家大院光线也更好、出入更方便等等。经过她多次的"后院烧火",几位户主终于同意拆除了。在丈夫担任村主任期间,虽然刘水珠做的事不多,但件件都帮在了点上。 从"好帮手"到"好邻居" 同组的居民郑阿姨今年也是64岁,但是老伴已经去世了,孩子又都在外地打工没什么时间照顾到自己,作为邻居,刘水珠常常到老郑家串门聊天。去年过年,更是让郑阿姨过了一个难忘的除夕之夜,"过年儿子没能回来,原本我以为会是一个冷清的除夕,本打算包点饺子,看看电视就过了,没想到和水珠一家人一起过了,很热闹、很开心。"除夕当天下午,郑阿姨就接到刘水珠的电话,邀她一起过节,"本来很不好意思去的,可是水珠说我一个人在家,又都是老邻居了,一定要我去她家过年。"盛情难却,郑阿姨端着自己做的饺子,和水珠一家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团圆年。"都说远亲不如近邻,我这个邻居真太好了。"郑阿姨说生活中刘水珠常常照应自己,真比姐妹还要亲。 塘头组有两个留守老人,亲人一般几年才回家一次,两人都是80岁高龄了,经常感冒生病,她得知此事之后,经常到老人家帮忙洗衣服做饭,老人邻居说一个月至少都会去帮忙4次,这俩老人经常感受着刘水珠带去的温暖和帮助,逢人就说:"千金难买好邻居,不是亲人胜亲人,水珠是好人啊,如果没有水珠来帮助,我们哪里能够过得现在这么安逸……"刘水珠所做的一切,让受助者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丈夫受其影响,也常常补贴帮助困难家庭,她也从来不说一个"不"字。 刘水珠说:"一个家庭和谐不算和谐,一个村和谐也不算和谐,全国和谐才是真和谐。我能力有限,无法为国家做事,但是我能帮助村里邻居做点事,做了我心里踏实。" (姜法彪 汤鼎)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