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新闻 | 媒体看建阳 | 闽北要闻 | 国内 建阳报 | 文体 | 旅游 | 美食 | 炫彩建阳 | 举报辟谣
专题专栏 | 乡镇 | 视频 | 福建要闻 | 国际 红色记忆 | 古建阳 | 朱熹 | 宋慈 | 建盏 | 互动交流
您所在的位置:建阳新闻网 > 话说古建阳 > 正文

宏伟的明城墙

2015-08-19 10:00:03  来源:建阳新闻网  责任编辑:施柳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明弘治三年( 1490),知县张津重修四面城墙,历时四年,至弘治七年(1494)竣工。新修城墙周长1128丈,高2丈3尺5寸,四个城门沿用元代陈友定所命之名,东曰"景旸",西曰"景肃",南曰"景舒",北曰"驻节"。同时还新修建两个通往溪流的水门孙东门面祟阳溪,曰"永安门";小西门面麻阳溪,曰"永宁门"。

县坊这次城墙的修筑,是建阳历史上最大一项工程

。雄伟的北京城墙高8米,而当时本邑城墙高7.8来。两者居然相差无几。城墙外围用特制的城墙砖砌成,内夯土墙,城墙四周有马道接通,上可行人,将整个县坊围成一个"小城堡"。六门之上均建有供卫兵居住的门楼。如此浩大宏伟的工程,所需要完成的土石方量是难以计算的。

冯继科任知县时,于嘉靖三十年(1551)春,重修四门,并在四门题匾留念,为建阳增添了古文化色彩。城东景旸门,匾曰:"东阳胜览";城西景肃门,匾曰:"西陆奇观";城南景舒门,匾曰:"潭城保障"; 城北驻节门,匾曰:"闺海上游"。

就在这年夏天,五月二十一日,麻阳溪发大水,汹涌的洪水从永宁门冲入西街市区,新建的城墙有六处被洪水冲毁,缺口八丈有余。洪水过后,知县冯继科再次修建一新。

城墙是古代城市重要标志,城墙的兴废,也客观地反映出社会的兴衰。明代大潭城墙屡次被水冲毁,然又凭借本邑民众之力重新修复,说明当时邑中已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人力。(刘建)

相关阅读:

心情版
更多>>建阳动态
更多>>媒体看建阳
  • 建阳视频
  • 炫彩建阳
更多>>福建要闻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8 JIANYANG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建阳区人民路28号  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办公电话:0599-5836807   E-mail:linktouch@163.com   闽ICP备1600906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号【20150202】
建阳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5836807   举报邮箱:linktouch@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主办: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建阳区政府   主管: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承办:南平市建阳区融媒体中心

建阳区委网信办扫黑除恶举报电话:0599-5836807

闽公网安备 3507840201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