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大木现象 弃儒从商
2015-07-21 09:56:20 来源:建阳新闻网 责任编辑:施柳清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熊大木现象”,是指明万历、嘉靖年间,建阳崇化书坊涌现熊大木等一批文化素质较高的刻书家,他们不仅善于挑选书稿,而且自己动手将历史改编成通俗小说,后世研究雕版印刷者,把这种书坊主人直接参与小说创作的这种现象,称为“熊大木现象”。 熊大木科举落第,子承父业,当起了忠正堂的掌门人。忠正堂,含忠诚爱国、正直做人之意。崇化清白堂主杨涌泉是熊大木姻亲,他向熊大木建议,把讲述岳飞故事的《精忠录》,改写为通俗小说,雕印成书,一定会销路顺畅。从此,熊大木钻进书斋,关上柴门,将自己的聪明才智,付之于从事章回小说、通俗故事的创作。 在熊大木笔下杀青而成第一本小说是《大宋中兴通俗演义英烈传》。写的是岳飞英勇抗金的故事。相对于许多板着面孔说事的历史著作来说,这部书最大的特点故事性强,引人入胜。传统的道德观念,包含故事之中。 小说从宋康王泥马渡江,岳飞辞家应募写起,描绘了岳飞披肝沥胆,忠一不二,英勇杀敌,栩栩如生的将军形象。当岳飞率大军节节胜利,直捣金国黄龙府时,奸臣秦桧却与金人讲和。之后岳飞反被下大理寺监狱,秦桧私改诏书,岳飞冤死。熊大木为岳家军写下了一段悲壮的故事。最后写阴司中岳飞显灵,秦桧终遭报应。如此结尾。体现国人因果报应、善恶有报的宿命观,反映了国民的心理和善良的愿望。 此书一上市,风行一时,成为书商们抢手货,很快就脱销。印工们加班加点赶印,依然供不应求。 这给熊大木极大的鼓舞,在翌年又完成《唐书志传通俗演义》一书。而后,熊大木再接再厉,又相继完成《杨家将演义》和《全汉志传》两部小说,产销两旺,皆大欢喜。熊大木因此被称为通俗历史演义小说的开拓者。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