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新闻 | 媒体看建阳 | 闽北要闻 | 国内 建阳报 | 文体 | 旅游 | 美食 | 炫彩建阳 | 举报辟谣
专题专栏 | 乡镇 | 视频 | 福建要闻 | 国际 红色记忆 | 古建阳 | 朱熹 | 宋慈 | 建盏 | 互动交流
您所在的位置:建阳新闻网 > 宋慈文化 > 正文

《宋慈》五:太学遇真师

2015-07-14 14:49:35  来源:建阳新闻网  责任编辑:施柳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20岁的宋慈考取了京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太学。

南宋太学是凭考试升进。这个选拔考试非常严格,难度仅次于科举考试。如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考生多达3.7万人,考中者仅300人。可见宋慈实力不俗。

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真德秀奉命主持太学。真德秀是建宁府浦城人,22岁考取进士,28岁又通过制科考试。制科考试是最高级别的科举考试。宋代一共举行了22次的制科考试,仅录取41人,而同期录取的进士是4万多人。在当时,真德秀是所有太学生的偶像,谁都想成为他的学生。幸运的是,真德秀评价宋慈的文章,没有华而不实的文词,流露出真实的情感,将他收为弟子。

真德秀也是朱熹的再传弟子,学问师承朱熹。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真德秀被福建路安抚使肖逵聘为幕僚。在去福州就职前,他拜朱熹高徒、浦城人詹体仁为师。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即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与良知。所以,真德秀也教育宋慈“学问以格物致知为先”。

有一次,宋慈问真德秀:“先生,天下有那么多人,每人都有良知。如果都人人都格物致知,都得到良知,这良知岂不是太多了吗?会不会因此引起争议和混乱呢?”

真德秀回答:“千万人有千万颗心,千万颗心所不同的是它们的欲望。至于被欲望包在里面的良知,人人都是一样的,就是‘仁’字。因为天地、日月、宇宙都只有一个,它的大道也只有一个,这个大道到了人的心里,就是‘仁’字。所以通过格物致知逐步除去蒙在心上的人欲,‘仁’的良知自然会显露出来。”

宋慈仍然有些疑惑,他见书案上有一新砚台,就请老师以砚台为例,做一次格物致知的示范。

真德秀笑着说:“好,就来格这个砚台。”他拿起砚台反转过来叫宋慈看,只见砚台底下有一个大螺壳印子。

宋慈觉得奇怪,问:“这样大的螺一定是生活在海里的,怎么会钻进石头里去呢?”

真德秀解答说:“这就是了。砚台是从山上采来的,这说明这山千万年前曾经是海底。这螺活着的时候,钻在海底的泥土里。后来海底上升成山,泥土干硬变成石头,这螺不就到石头里了吗?到此,我们格物的功夫算是完成了,然后来致知。既然山、海这样看起来永恒的东西,都可以互相变化,那么世界上还有什么是不能变的呢?所以,《诗经》里说‘天命无常’。这个无常的天命感动到人的内心,就使人常处忧患,兢兢业业,小心翼翼,认真对待周围的一切,这就悟出了个‘敬’字,进入良知‘仁’的境界。”

宋慈心悦诚服地说:“要是人人都能像先生这样下功夫修养,天下还愁不太平吗?”(梁杰)

相关阅读:

心情版
更多>>建阳动态
更多>>媒体看建阳
  • 建阳视频
  • 炫彩建阳
更多>>福建要闻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8 JIANYANG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建阳区人民路28号  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办公电话:0599-5836807   E-mail:linktouch@163.com   闽ICP备1600906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号【20150202】
建阳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5836807   举报邮箱:linktouch@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主办: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建阳区政府   主管: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承办:南平市建阳区融媒体中心

建阳区委网信办扫黑除恶举报电话:0599-5836807

闽公网安备 3507840201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