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慈四:朱熹再传弟子
2015-07-06 16:40:48 来源:建阳新闻网 责任编辑:施柳清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宋慈从小聪明好学。在父亲的精心调教下,他记诵阅读了不少书籍,比同龄的孩子知道得多,而且很会说话。 10岁那年,宋慈拜建阳名儒吴雉为师。吴雉是朱熹高徒,朱熹理学的传承者。宋慈拜在他的门下,也就成了朱熹的再传弟子。在吴雉那里,宋慈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诗赋、《五经》与《四书》。其中,诗赋与儒家传统经典《五经》(《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是当时科举的必修课;《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朱熹选定的理学入门书籍。 在当时,朱熹已经定居建阳考亭,并建竹林精舍(后称考亭书院),门下聚集了杨方、黄榦、李方子、蔡渊、蔡沉等一大帮高徒。他们经常到吴雉家中讨论学问,论难质疑。每当这时,宋慈总是静静地在一旁旁听,有时也向诸位师长请教。在宋慈的学习生涯中,能得到这几位理学名家的教诲,是非常幸运的。 宋慈少时即跟随吴稚学习,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之际,耳濡目染的都是朱熹的理学思想,这也奠定了他以后出仕为官、行事做人的一个基本准则。特别是理学家的精神追求,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理学家所追求的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即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为前圣继承已绝的学统,为万世开拓太平的基业。这让宋慈有了一种历史使命感。 在吴雉那里,宋慈还学习医学。由于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医学,读书人习医风气兴起。例如,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朱熹前往京城参加铨试(选官考试),归途中择道拜访了隐居在浙江黄岩灵石寺的谢伋。谢伋是一位兼通医理的著名儒者,当时在灵石山开辟药园,以种药为生,自称"药寮居士"。朱熹向谢伋请教医道后,写下《题谢少卿药园二首》,赠主人以示纪念。在诗中,朱熹写人生病需要向高明的医生求救,治疗沉重的病情,需要高超医术才能起死回生。 正是在这种读书人习医盛行的风气下,宋慈开始习医。而在当时,宋慈习医十分便利。一方面,他的老师吴稚出身医药世家,家学渊源,精通医理。另一方面,朝廷颁行了大量的医学书籍,如《黄帝内经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金匮玉函经》、《脉经》、《针灸甲乙经》、《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书,为读书人习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此外,民间也有丰富的医书出现,如苏轼与沈括的《苏沈良方》等。这些都为宋慈习医提供了便利。 宋慈习医,为他后来成为法医学家,并编著《洗冤集录》,奠定了基础。(梁杰)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