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贤之一黄勉斋
2015-06-25 17:39:35 来源:建阳报 责任编辑:李建邦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黄勉斋(1152—1221),字直卿,原名干。原籍福州。黄干父亲黄王禹 在高宗时曾任监察御史。青年黄干冒着鹅毛大雪,从福州跋涉千里前来建阳拜寻朱熹为师。朱熹对这位远道而来的虔诚弟子格外器重。拜师受业后,黄干如鱼得水,三更子夜万家眠,小窗灯火昼夜明。黄干苦学到拼命的地步,夜不宽衣解带,倦了坐在椅子上打个瞌睡,醒了又学,直至东方吐白。先后在朱熹身边从学二十余年,其学识、人品都得到朱熹的称赞。 淳熙九年(1182),朱熹将次女朱兑许配给黄干。不久黄干移居莒口河坝潭溪书院,开始教书生涯。朱熹晚年在考亭讲学时,黄干常常代其授徒。朱熹去世后,黄干一度外出为官,“为官一任,造福邑民”,在任上日夜操劳,“无一民不当爱,无一事不当理”,深受当地百姓拥护。 宋嘉定九年(1216)夏四月,此时黄干已出仕十四年,厌倦了官场生活,他一生念念不忘还是教育,举家先居考亭沧洲精舍。当年闰七月又在城内建环峰草堂(城坊城隍庙巷内),聚徒讲学,声名远扬,“巴蜀江湖之士皆来受学”。嘉定十四年(1221)回归故里福州,当年二月病逝,终年七十岁,临终时,黄干嘱长子黄恪和三子黄车复定居建阳。主要著作有《黄勉斋文集》、《四书通释》、《仪礼通解》、《易解》、《孝经本旨》、《精舍春祀讲义》。他撰写的《晦庵先生行状》,为保留朱熹生平事迹提供了最可靠的依据,后世多称其黄勉斋。(刘建)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