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学干城蔡元定
2015-06-25 17:38:43 来源:建阳报 责任编辑:李建邦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蔡元定(1135—1198),字季通,号西山,二十五岁慕朱熹盛名,拜其为师。两人对榻讲经论道,通宵达旦,相见恨晚。朱熹惊其学识,谓“此吾老友也,不当在弟子之列。”视元定为“左肱右臂”,四方求学者,先命元定考其学术。朱熹注疏《四书》,常与元定商议。朱熹晚年编《翁季录》,集录平日与元定对话,以示元定与己相匹敌。 庆元党禁时,朱熹被罢职回归考亭,蔡元定以“佐熹为妖”的罪名,流放湖南道州(今道县)。在道州,“当地学子早闻元定大名,不论远近,相继前来讨教,执弟子礼。”是时党禁未解,本当闭门谢客,然元定不忍拒求教学子,有问必答,有惑必解。庆元四年(1198),元定心力交瘁,染疾在身。临终作书与朱熹诀别,感叹“天下未必无人才,但师道不立为可忧。”书完气绝,享年六十三岁。一介饱学寒儒,不幸屈死它乡。同年,子蔡沉扶柩回故里建阳,归葬莒口上陈布翠岚山麓。 元定为人正直,是儒家“慎独”之典范。常言“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步步守着仁义礼智信,不可稍懈”。蔡氏子孙奉为祖训,载入族谱,代代相传。元定博学多才,著作等身;后世学者称其为“闽学干城”,意为闽学(朱子学)中坚骨干,深受海内外蔡氏族人的敬奉,亦是建阳人民之骄傲,将蔡元定列为“潭阳七贤”,载入《建阳县志》,名传千古。(刘建)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