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驻村经历永远激励我一路前行
2015-06-24 09:59:21 来源:建阳新闻网 责任编辑:施柳清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水南村全村面积16.17平方公里,辖14个村民小组,585户2810人,党员89人。根据组织安排,2012年6月,我代表建阳政法委下派至麻沙镇水南村担任党支部书记,这是一次向群众学习、服务群众的良好机会。 初到水南村,给我的感觉是村里人口多、卫生环境差、村财贫困、基础设施亟待改善。驻村伊始,我在入户走访、了解村情民意中,把农村党建及如何增强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作为调研重点,多次召开党员会、村两委会、村民代表会,同老党员、离任村干部进行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坚持村务、财务、党务三公开制度,各项工作规范化开展,使群众干部没有疑虑,取得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同时重视发展党员工作,使得村支部有了极大活力。经过努力,水南村连续三年获乡镇考评一类村,并被评为建阳2013年度党建示范村、麻沙镇2014年度优秀党支部。 水南村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自然资源,这为水南村申报“南平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的条件。通过上级部门及各方齐心努力,水南村成功申报南平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项目。此后的时间,除了做好党建村务工作外,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就成了我下派期间一项重要任务。 水南村由区委书记袁仁旺挂点指导,他的关心帮助给村里做好美丽乡村建设很大的信心。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水南村得到南平、建阳等各级领导的关心,他们多次深入水南村指导,或给意见或协调各方配合。 水南村美丽乡村建设投资1300多万元,项目多,任务重。面对考验,我坚持“把群众放在心上就能办好事”作为做好群众工作的座右铭。我积极搭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支撑平台,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在村两委的配合下,我们对全村的卫生坏境进行了全面整治,以前的脏乱差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效果,村貌有了极大的改变,建设了一批惠及于民的基础设施:村庄立面改造、村内道路硬化、地下管网梳理、楠木林公园建设、庙前广场建设、楠木王休闲区建设、入村口改造以及污水处理等一批项目顺利完成,较好地完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任务,并于2014年11月份通过美丽乡村四星级验收。 水南村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我也面临过很多问题,如村民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存在理念上的差异,为了计较个人得失而阻碍村庄长远规划甚至阻碍项目开工。另外有些村民容易受负面舆论鼓动,常常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对立情绪。因此,我明白正确舆论导向很重要,舆论是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的宣传能反映事实、去伪存真,负面的报道会引发消极情绪甚至造成对立。水南村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遇到一些难题,我都沉着冷静,及时管控化解。2013年10月,水南村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理事会”和“老人协会”,参与的同志有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十余人,他们在村里有较高的威望,通过他们的参与和宣传,使美丽乡村建设在建设初期就有了很高的群众基础,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还能听取他们一些很好的经验之谈。 感情体现立场、决定行动。三年的下派工作,使我更加了解农村,了解基层,作为“第一书记”,要始终保持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把下派村当成自己的家,把自己当成主人,把群众当成衣食父母。只有带着感情、饱含深情,把群众放在心上,下得去,蹲得住,干得实,真正做到身与群众打成一片、心与群众贴在一块、情与群众融在一起、劲与群众合归一处,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拥护。 在三年的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实践中,我得到了锻炼,锤炼了党性,积累了经验,提升了境界,增长了才干,历练了人生,收获了情谊。这使我更加懂得了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农村基层的工作经历,是人生的一个坐标,有了这个经历,就更清楚地知道什么是群众,如何尊重群众,知道什么叫实事求是、如何尊重事实”这一话语的深刻内涵,对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驻村经历是我人生道路上收获的一笔宝贵财富,永远激励我一路前行。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