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的体温,能为你御寒”
2015-06-15 11:45:40 来源:建阳新闻网 责任编辑:施柳清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莒口以农业合作社形式助贫困户脱贫解困 6月7日,天刚放亮,建阳区莒口镇河坝村的田野上,一台拖拉机吼叫着在田间来回奔突,身后,黝黑的泥花不断翻起。不多时,半亩多地就犁好了。 身穿迷彩服的拖拉机手黄荣富是上布村人。他脚下的这块稻田的主人却是河坝村的魏生泉。黄魏二人既不沾亲,也不带故,只因为魏生泉是社里的困难户,且脚受伤没法下地干活,身为“为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黄荣富起了个早,免费帮魏家准备插中稻的水田犁好了。 以农村专业合作社为抓手,帮助生产生活有困难的农户脱贫解困。对于这个创新做法,莒口镇党委书记黄洪河形象地比喻为:“抱团取暖,用大伙的体温为贫困户御寒。” “一滴水,融入大海才不干涸” 位于麻阳溪畔的莒口镇是传统的农业大镇,有耕地5.3万亩,以出产水稻、烟叶、食用菌、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而盛名。这些年,在国家扶持政策的引领下,当地农民以专业化生产为纽带,跨区域组建起了农机、葡萄、食用菌、蔬菜、笋竹等各类农业合作社32家。 与蓬勃兴起的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相反,一些或因疾病、或因缺劳力、缺技术、缺资金的农户,却生产维艰、生活困难。据摸底,全镇有贫困户435户、1900多人。 “过去那种输血式的救济,只能解决贫困户一时的困难,无法铲去穷根。要让一滴水永不干涸,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这滴水融入大海之中去。”镇长张礼华分析说。 看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自然就能找到克服困难的方法。 莒口镇党委政府经过调研,动员各专业合作社将贫困户吸纳入社,帮助他们解决生产和生活困难,带动他们一起致富。 “其实,政府的引导与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看到那些还在用锄头翻地的村民,我就想再添买几台农机替他们把地耕了。”今年“五一”被评为南平市劳模的黄荣富是个种田好手,一家三口管理着180亩地,犁田、插秧、施肥、灌溉……全程机械化操作。 “成立合作社,国家有补助;帮助一些有困难的乡亲脱贫解困,合作社应该办,能办到!”黄荣富说。 “不能让入社的贫困户掉队落单” 各类农业合作社根据产业特点和工作实际,通过镇扶贫办提供的信息,开展自愿结对帮扶工作,结对对象遍及全镇各村各组,基本实现产业、贫困对象全覆盖。 贫困户致贫原因虽然多种,要发展生产,最直接的帮扶是资金帮扶。 茶布茶山食用菌合作社在理事长徐际燕的带领下,对全村发展食用菌种植的贫困户提供资金担保的同时,发动社里的党员、技术骨干对入社的16户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并落实11户重点贫困对象的具体帮扶措施。去年共为贫困户提供担保60多万元,还对特别贫困户或种植大户垫付贷款不足以外的资金30多万元。 贫困户叶某茂刑满释放后无业,在外参与非法传销,几年下来非但没挣到钱,反而负债累累。2014年返乡后,他看到村里人依靠栽培食用菌都富起来了,也想试试,可是没有资金与技术。徐际燕得知后,立即上门动员入社,由合作社提供银行贷款担保,并派人全程作技术指导。结果,叶某茂贷款3万元,当年种茶树菇4万多袋,收入近8万余元。 “抱团,可以温暖彼此” 传统的以家庭为单位的耕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需求。花上万元购买一台农机,如果只耕作自家的五六亩地,从成本和收益的角度来说不划算。农机合作社的抱团作业,有效地解决了农业机械的充分利用,既节约了成本,又使得耕作效率得到极大提高。 农机合作社有实力,而贫困户有需求。入社抱团,可以温暖彼此。 众农农机合作社向入社的贫困户承诺:机收、机割、机耕,服务费优惠20%,综合病虫害防治优惠10%。茶布茶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也对特别困难的农户减免原料加工费20%。 焦岚村贫困户陈金华去年加入众农农机合作社,现已成为一名农机操作能手。今年,他通过合作社自购多台农机,承包耕地面积40多亩,且栽培食用菌4万袋。经济好转了,有了实力了,他主动要求对本村种粮种烟的贫困户提供农机服务,演绎出脱贫户帮贫困户的佳话。 入社抱团,规模运作,让合作社人气旺,效益增。茶山食用菌专业技术合作社盖厂房、购设备、买原料,实现工厂化生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该合作社去年共生产1600万袋的食用菌,受益菇农遍及全镇及周边县市。茶布村菇农老陈去年因菇棚失火返贫,合作社以赊账的形式为他提供5万袋茶树菇原料,使陈家迅速恢复生产,挽回了损失。 今年4月底,莒口镇对435户贫困户进行摸底发现,其中24户建起了新房,栽培食用菌的有76户、种烟18户、养鸭大户7户、种粮大户38户。 “合作社于贫困户,不是施舍,而是合作;贫困户入社,不是添包袱,而是增力量。”黄洪河说。(林志明 邱冬勇 吴明清)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