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妈妈讲那深重的英雄印记
2015-05-26 15:34:18 来源:建阳新闻网 责任编辑:施柳清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卫 国) 我妈妈是太行山的女儿,生长在一个名叫山西省沁县郭家庄村的地方,我曾去过三回。这里三面环山,群岗环抱,重峦叠嶂,松柏苍劲,环境优美。妈妈说:“这里是八路军的故乡,子弟兵的摇篮。”八年抗日战争,妈妈在这里见证了抗战中最苦难的岁月,也留下了最深重的英雄印记。 烽火当年,山河尽染英雄热血。妈妈的家乡地处晋东南北部,东有巍巍太行之险,西有苍翠太岳山之固,白晋路贯穿南北,是北控太原,南扼潞安的咽喉重镇。1937年冬,八路军129师涂锡道、李聚奎所部,奇袭阳明堡,首战告捷,再战旧关、黄崖底,痛歼敌寇之后,深入沁县开辟根据地。1938年2月到1939年7月,八路军总部在沁县驻扎。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左权等一大批民族抗日精英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从沁县八路军总部发出的电波,指挥着华北的千军万马,凝聚起中华民族重新屹立的曙光。 “我们一家就是这个历史时期,投入到争取民族解放的洪流中去的。粉碎日寇九路围攻那一战惨烈啊,鬼子一直在追,飞机就在头上飞,炮弹在身边不停炸响。”妈妈仍然记得外公生前给她讲述的那场战事。我的外公霍仲生, 1938年4月参加牺盟会。193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事业,外公兄弟四人,牺牲了仨人。1941年4月13日,粉碎日寇偷袭漳源县伏牛山龙泉神庙召开的抗日干部会议中,鬼子返途包围郭家庄,为突破鬼子包围,掩护乡亲,妈妈的俩位伯伯不幸被敌人的枪弹击中,壮烈殉国。妈妈说:“仅那天鬼子就杀害郭家庄无辜群众28人,全村房屋被日寇烧光,粮食被鬼子抢光。俩位伯伯牺牲后,你外婆买不到棺木,用草席将俩位伯伯的遗体掩埋。”一寸山河一寸血。“眼望民族解放的曙光已经升起,1945年6月,我叔叔在与鬼子作殊死博斗的侯马战役中英勇牺牲,迄今为止连遗骨都没有找到,他叫霍秀峰,是太岳兵团部的”。妈妈家十几口人,到抗战胜利时,只剩下外公、外婆和妈妈。妈妈说:“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沁县有1.6万人参军,2000余名烈士为国捐躯”。 患难深情从头说,八年抗战是艰苦卓绝的,抗日军民付出了巨大牺牲。1940年百团大战之后,日寇慑于华北抗日力量的壮大,开始了疯狂的报复,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的扫荡,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我外公在这年担任郭家庄抗日村村长,随后又担任了村支部书记、武委会主任。外公早年习武,打鬼子很有点土办法,令敌人胆颤心寒、悬赏捉拿。这个阶段的斗争异常艰难,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扫荡与反扫荡、维持与反维持。当时,地处岳北抗日根据地前沿的郭家庄坚持抗日,反对敌人维持,成了日寇扫荡的重点,鬼子对村庄实行了惨无人道的“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敌人把外公的名字写在城墙上,想方设法捉拿外公,企图扑灭抗日的火焰。由于鬼子的残酷清剿,岳北根据地缩小了,郭家庄周边的部分村落都相继建立了“维持会”,外公所在的村落坚决抵抗敌人的维持政策,与敌人展开了机智勇敢、英勇顽强的斗争。那时沁县党的组织对村里的抗日斗争很重视,解放后任我省副省长的温附山等领导同志有一段时间就隐蔽在妈妈家,外婆平常带着妈妈到窑洞外边干活,边放哨,掩护抗日武装开会。有时会议开到一半,敌人来了,外公和其他同志迅速撤走,外婆还得收拾屋子,不给敌人留下痕迹。针对敌人的频繁扫荡,外公组织民兵,自制地雷,开展地雷战、“麻雀”战,袭扰敌人,利用附近山头,设立“消息树”,树倒人撤,转移群众,坚壁清野,保护群众财产。敌人恼羞成怒,采取灭绝人性的办法对付不肯屈服的群众。1943年3月17日,鬼子被八路军地方武装袭扰,找不到抗日武装,就报复村里乡亲,血腥屠杀郭家庄群众32人,负伤6人,一个只有75户人家的小村庄几乎家家有亲人被害。郭大嫂为保护怀里的孩子被鬼子刺了13刀,幸存下来。敌人的凶惨、疯狂没有吓倒不屈不挠的家乡人民,党员、村干部带头,接济群众、帮助乡亲,共渡难关,战火和硝烟中党与群众结下了鱼水般的深情。外公把家里能够拿出的粮食送给了群众,妈妈家一日三顿,一年到头,吃糠咽菜,碗里的饭见不到几粒米、几根面,少盐无油,吃尽苦头。但全村没有一人冻死、饿死,党在群众中的凝聚力更加增强。党的基层组织带领乡亲坚持抗战,群众对敌人更加仇恨,斗争更加坚强。 在党的领导下,抗日烽火越燃越旺。郭家庄素来有练功习武的传统,在抗日战争中,外公把村上年轻人组织起来,建立民兵打击和袭扰敌人。那时,抗日军民有“小米加步枪”就相当不错了。有一次在组织民兵自制地雷时,地雷爆炸了,村上的一位民兵躲闪不及,被地雷炸成了废人,外公也险些丧命。解放后在山西省委办公厅任厅长的刘耀先说:有一次战斗,由沁县八路军地方武装基干二连指导员李彬率领两个班掩护群众转移,连长刘国栋带领一个班和敌人战斗,但没一会时间我军的子弹打完了,连长只好带着部队撤了下来。虽无大的伤亡,但没有把敌人消灭,刘连长哭了,他气愤地把枪摔在地上说:“这算打什么仗?还没等打就没子弹了!如果还有几十发子弹,我敢保证,那几个小鬼子一个也跑不掉!”这事让外公知道后,他一边安慰部队,一边组织村上乡亲捐粮、捐资,把自家仅有的几斗存粮也都拿出来,通过关系很快从敌区购买了200多发子弹支援了部队。开春到了,该下地了,要让来帮忙的乡亲吃得实耐些,外婆叫外公到地窑中去取粮食,外公就是没吱声,原来家里仅存的一些粮食外公早已支援了部队。在抗日战争中,郭家庄乡亲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乡亲们省吃俭用,忍饥挨饿,奉献出以数百千担粮食支援抗战;根据地的广大妇女一针一线地做出成千上万双布鞋,无偿地支援八路军穿用。 八路军129师老战士,原总后勤部军械部副部长,少将涂锡道永远铭记着妈妈家乡人民的奉献精神。1985年6月3日老将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情地回忆说:“我们那时是名副其实的穷八路,穿着破军装,是背着背包、干粮袋进沁县的,除此之外,一无所有。沁县人民群众好,他们非常爱国,爱家乡,他们明辨谁是真抗日,谁是假抗日,谁是消极抗日,他们相信共产党、八路军是真正为人民的。他们从物资、运输等方面积极而热情支援我们,把一批批亲人送来当八路军,把一车车粮食运来供应八路军。这是胜利之本,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啊!”原国家煤炭工业部部长高扬文,回忆起当年妈妈家乡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功绩时,饱含深情。他说:“在沁县除了发动群众开展对敌斗争外,县委还承担了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我们的八路军筹粮筹款。当时沁县工作基础较好,群众觉悟比较高。所以就把屯粮、筹款任务交给沁县。1939年秋收后,尽管沁县己被敌人占领,但广大农村抗日政权,党组织仍能进行正常活动,群众抗日情绪也很高。依靠这些条件,不到两个月的工夫,就屯起了10万多石粮食,这批粮食对于保障几万八路军党政人员的生活,起了莫大的作用。记得一连两三年,沁县人民担着粮食,冒着敌人的炮火,夜晚急行军越过漳河,跨过封锁线,把粮食源源不断地送到八路军手里。当时沁县人口只有11万人,一次屯粮达1500万斤,平均每人出150斤,保证了困难时期我军的口粮,这是多么大的贡献,多么大的功劳!伟大的沁县人民为了民族生存所作的重大贡献,应永记史册……”说到激动时,这位心如铁石的老革命声音颤抖,摘下老花镜,打不住揉揉湿润的双眼……。 是啊,10万石,1500万斤,这确实是个不小的数字,尤其是在遭受了鬼子疯狂的“三光政策”之后,妈妈家乡人民再拿出这么多粮食,那将意味着沁县百姓将陷入十室九空,炊断粮绝的境地。但是为了神圣的抗战,妈妈家乡人民硬是咬紧牙关,勒紧裤带拿出这粮支援战争,支援了八路军。这一粒粒粮食寄托着妈妈家乡人民的一颗颗心。一粒粒粮食里浸透着妈妈家乡人民的点点血汗,一片深情。人民是真正的铜墙铁壁。郭家庄抗日红旗不倒,成了八路军短暂休整的营地。良好的群众基础,为接收八路军伤病员创造了条件。妈妈家就收留过好几位八路军伤病员,有一次一位伤好归队的八路军战士临行前,白毛巾忘了带走,晾晒在院子里,鬼子进庄发现后,威逼外婆说是妈妈家窝藏了八路军,为这,外婆被敌人打得死去活来,但她始终没有向鬼子屈服。还有一次,敌人假扮八路军半夜三更闯进妈妈家来抓外公,要妈妈的奶奶交出担任抗日村长的外公,外婆警惕性高,看出了破绽,没有吱声。妈妈的奶奶人老眼花被敌人蒙骗,敌人原形毕露,妄想逼迫妈妈的奶奶要交出抗日干部来,对奶奶又是用枪托砸,又是灌辣椒水,折磨得死去活来。外婆是小脚,反扫荡中,跑得慢,妈妈跟着她转移,外婆急得不停地催妈妈跟别人走,外婆说:“你不跟别人赶紧跑,我死,你也跟着我死?”在那个动荡的抗战年代,大人的生命都朝不保夕,八路军把老百姓当成最亲的人,纷纷把孩子寄养在老百姓家里。妈妈家乡的母亲们为了哺育革命的后代,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战争年代,兵荒马乱,食不果腹,在最艰苦的1942年、1943年,甚至连树叶也吃不上,妈妈家乡的母亲们用仅有的奶水哺育八路军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却在一旁饿得直哭…… 伟大的中国母亲,就是用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默默支持着抗战;柔弱的身躯,却能迸发出如此坚强的力量!这又何尝不是中华民族全民抗战、共赴国难、团结御辱、生死与共的最深刻的写照?尽管岁月流逝,妈妈已是80多岁的人,但是郭家庄军民同仇敌忾,坚持抗战的往事在妈妈心里永生铭记。 1949年元旦,新华社发表了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党中央毛主席发出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召。外公与5300名经受八年抗战生死考验的太岳、太行儿女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铁流五千里,为了推翻蒋家王朝,建设新中国南下福建,迎来了改革开放。 妈妈是一名具有5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回望抗战硝烟,妈妈郑重地说:“我们的最后胜利,来自于我们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今天不断强盛的中国不会再让他人随意欺凌,然而70年前的历史依然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抗日战争中妈妈家乡的人民与中华英雄儿女前赴后继,用生命和鲜血扞卫民族尊严,坚持武装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日寇的反动气焰,正是有他们的努力,才有共和国今天的繁荣昌盛和国泰民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妈妈对我讲述她心中永不褪色的抗战记忆,为的不是回望抗战的硝烟。为的是让我不忘记过去,让当代共产党人永远铭记这段悲壮而可歌可泣的历史,身怀远大抱负,为建设更加富强的祖国,去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作为经历过这段历程的前辈——我亲爱的妈妈将它当成责无旁贷、理应承载的一份责任,在中华民族抗战胜利70周年神圣纪念到来时,妈妈您做到了,您向儿子奉送了一份厚礼。 这份沉重的厚礼,引发我认真思考:革命理想只有被作为一种坚定的信仰时,人们才能朝着远大的目标胜利前进,而当它被作为一种投机手段时,邪恶便由此发端。聆听妈妈的教诲,脑海里浮现着抗日战争中的郭家庄父老乡亲可歌可泣的英雄气慨,对那片流着前辈鲜血的黄土地更加梦魂牵绕,崇敬无比。愿英烈的革命精神唤起我们的万丈雄心和伟大激情,让我们更好地担负前辈交付的担子,努力工作,开拓奋进,担起上不负先烈,下不愧来者的一份责任!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