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致虚不计前嫌——话说古建阳(36)
2015-05-08 17:00:21 来源: 责任编辑:李建邦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范致虚(?-1129),字谦叔,雒田里(今崇雒)人。元祐三年(1088)进士,致虚入朝正是蔡京执权柄时。这时有个叫刘昞的学士与范致虚意见不合,趁蔡京发怒时进谗言打击致虚,使他受冷遇,最后被贬到通州。政和七年(1117)朝廷又启用致虚为刑部尚书。这一职务相当于当今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有权审理朝廷命官。恰巧刘昞因与“王采妖言事”有关,若从重处理,可判死刑。这时范致虚不计个人恩怨,反而挺身而出,按事实为刘昞辩解,使刘昞免于一死,判为流放。朝中官员知情者均认为范致虚有不计前嫌的君子风度。 在前方战事吃紧时,范致虚奉命任陕西宣抚使,因轻信用僧人赵宗印为将吃了败仗。《宋史》称其领兵虽败,然忠心勇气可嘉。(刘 建)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