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郛为官五十年无赢资——话说古建阳(25)
2015-04-23 10:14:51 来源:《建阳报》 责任编辑:李建邦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封建时代贪官污吏多如牛毛,大官小官官官相护,层层搜刮民脂民膏。有人说宦海有同大染缸,好人当官也变贪了。但也不乏鄙弃荣华富贵、甘于淡泊的清官,在大染缸中洁身无染,建阳人陈郛便是一例。陈郛,字彦圣,嘉祐二年(1057)进士,为官爱民。他任昆山县知县时,正逢灾年,百姓饥荒。两浙路转运司催征粮赋甚急,各州县为迎合上司旨意,不管百姓死活,加紧征收赋税。有的贪官还借机中饱私囊。陈郛目睹百姓饥饿惨状,有些人家已经到了食草根树皮的地步,怎能再忍心催之?思来想去,面对上司三道推征粮赋紧急公文,他竟反其道行之,毅然下令豁免灾民田赋。手下人劝他三思而行,陈郛答曰:“岁饥而赋不蠲免,何以治民?”表现了他耿直为民的好品德。陈郛为官,穿的是布袜青鞋,吃的是粗粮稀粥,当官不当官一样穷。前后当了五十年的官,尽瘁国事,不为自身温饱而萦心。及至晚年家中一贫如洗,无有赢资。当官当到这种份上,怎不叫人扼腕长叹。旧时同僚见他连自己住的房子都没有一间,便赠金数百两于他,陈郛坚决不受。崇宁间(1102-1106),奸臣蔡京作乱,元祐党籍祸起。陈郛与文彦博、司马光、苏轼同列为元祐党籍中人,被罢免官职。复官后任朝奉大夫,卒于任。(刘 建)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