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花”陈师锡——话说古建阳(19)
2015-04-21 09:31:12 来源:《建阳报》 责任编辑:李建邦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科举考试“一卷定音”,然而“探花”未必比大魁天下的状元才能低。探花陈师锡,就是个学富五车的出色人物。陈师锡(1057—1125),字伯修,号闲乐,建阳考亭人。熙宁九年(1076)中式第三人,即我们平常所称的“探花”。陈师锡中探花仅20虚岁,可谓是少年得志,才气过人。他不仅有才学,做人也正直。他初任昭庆军掌书记时,顶头上司(郡守)恰巧是苏轼。这位宋代大文豪对陈师锡十分器重,“倚以为政”。不久苏轼因诗获罪,无端被诬为“对抗新政”,这就是发生在神宗当政时的“乌台诗案”。墙倒众人推,众人幸灾乐祸,苏轼不少亲朋好友纷纷倒弋,陈师锡却不怕受牵连,大胆地站出来为即将送京问罪的苏轼饯行,并协助其安置好眷属。陈师锡一生为人耿直,不趋炎附势。与陈师锡同朝为官的蔡京,是个谄媚、钻营、狡诈的奸臣。他费尽心机,极力投风流天子徽宗所好,为其收集珍宝书画,奇花异石,同时大兴土木,扩建皇宫,弄得朝廷财政空竭,民不聊生。蔡京却因此当上宰相。陈师锡目睹蔡京种种劣行,毅然上书抨击蔡京,指责他“述国误朝”、“好大喜功”,败坏了“祖宗基业”。蔡京从此对陈师锡怀恨在心,视其为“眼中钉”。不久就利用手中大权,把陈师锡与苏东坡等人同列为“元祐党籍”,将陈师锡削官为民,流放湖南郴州。享年六十有八。(《宋史》346卷《陈师锡传》)《二十五史》之一的《新五代史》,撰修者是欧阳修,作序者是陈师锡。陈师锡出色的文才可从《新五代史序》略见一斑。陈师锡还是书法家。台北故宫博物馆珍藏的《宋人法书册》,收有陈师锡书写的《岁晏帖》。书写风格与苏东坡“赤壁赋”十分相似,结体偏于横势,下笔沉稳,顿挫有节。(刘建)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