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滨生:青春在农村三尺讲台闪光
2015-04-15 17:06:28 来源:建阳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18年,他坚守在偏远村校教书育人,始终无怨无悔。他用爱浇灌祖国的花朵,用心培育山村的孩童。 他,就是小湖镇下墘教学点负责人邹滨生,一个平凡的老师,一个甘于平淡的年轻人。1997年8月,年仅19岁的邹滨生登上了农村小学的“三尺讲台”,从那时起,他将自己的勤劳智慧奉献给山区教育事业。 建设美丽校园 晚春时节,记者从城区乘车60多公里,来到了下墘小学,这是一个只有四个班级80多名学生的教学点,小学一至三年级再加一个幼儿班,8名教师,但正式入编的只有2名,其他6位都是校聘的,邹滨生是这个教学点的负责人。 走入校园,校园干净整洁,满园花红树绿,春意盎然。教室前种着丹桂、茶花、红叶石楠、红花枳木,雪松高峭挺拔,广玉兰迎春绽放。围墙一边,张贴着图文并茂的古诗词喷绘,另一面墙上,题写着着名教育家陶行之的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小湖中心小学校长张善荣介绍,邹滨生老师最可贵的是,在乡村工作了十八年后,还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工作激情,很多教学点的老师没干了几年就工作倦怠,得过且过消极工作;校园的苗木自己种,教具自己做,校园布置自已动手,把学校的事当自己家的事,主动承担各种工作。 走廊上的墙上,挂着学生精致的书画、手工作品。“上课时,准备好,铅笔尺子不能少;听课时,多动脑,回答问题缺不了。”教室门口钉着塑料框自制的课程表和班训班规。教室里,前后墙上方是励志的标语,左右墙上悬挂着小学生行为规范宣传画,最引人注意的是展示台和星光璀璨两个专栏,这是学生们成长风采展示台,时时激励孩子们积极向上、健康成长。 整个校园文化的设制,朴素巧妙,足见匠心。 培育茁壮之苗 在教学中,邹滨生关心每一位同学的健康成长,用朴实的爱心去爱每一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学会学习,懂得感恩。二年级学生谢凯好动顽皮,经常惹事,在家被父母打,到校就乱发脾气。邹滨生主动跟进他,与他交朋友,抓住机会表扬他,如班级搞卫生他能干出力多及时表扬,慢慢地,他变成遵纪文明的学生。学生李贵华在邹滨生影响下,初中毕业后,从事根雕事业有成,他说,很感谢邹老当年的美术教育启蒙,让我学根雕有了美术底子。医科大学在读生范芳芳写信说道,邹老师感谢你让我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每年外出求学的或外出工作的学生,都会回到学校看望邹滨生。 为了增进家校联系,开学初,邹滨生让每位家长留下电话号码,乡下没有家校通,他就建立班级飞信群,科任老师把学生在校情况及作业要求及时地发送到家长手机上,让家长督促子女完成,学生们完成作业的效率得到提高;遇到学生生病,他及时把情况通知家长,遇到家长外出务农,没法及时赶来,就亲自带着学生到卫生所看病;知道有学生放学没有及时回家,马上就陪着家长满巷子地找,找到了,心里的那块石头才能放下…… 为提高教学质量,他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更新教学理念,对接教育时代发展。在偏远小山村建立“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平台,以此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名师资源共享,邹滨生把中心校淘汰的旧电脑拿来加以改造,率先实现了教学资源“班班通”,有效改善了农村教学资源匮乏的现状。 营造和谐“校家” 办公室一侧黑板上,教师每人一栏每天一练的粉笔字,工整楷体,笔力遒劲,格外醒目。“当教师的确很忙,很累,忙完学校忙家里。很多人状态不佳,失去工作热情。但做为教学点的管理者,不能因为校小而不为。”邹滨生对记者坦言。 多年来,他把学校当着家来经营,认真查找原因,努力营造良好、愉悦的办公室氛围,带动老师们练习写好三笔字,课余时间养花种草;因教师在农村呆久了,容易敷衍了事,工作缺乏激情,通过练习写字,养养花,看到自己的字一天天漂亮了,养的花一天天长大了,心理就舒坦多了,工作也就不觉得压抑,教师关系融洽,工作的热情高起来,上起课来自然就得心应手。 作为山区农村学校,师资最匮乏。为此,邹滨生请示上级领导,到处寻访老师。今年31岁的陈友珍老师,厦门大学文秘本科自考毕业,曾在厦门某学校从教8年,嫁给下墘小伙随夫回老家。邹滨生得知后,动员她来学校任教,她成了学校的一名代课教师,负责三年级的英语课教学,在教学点中开设英语课是极少的。陈老师上课认真,成绩斐然,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 陈友珍说,下墘虽然很小很偏,但我们校园很美,同事关系和谐融洽,工作有成就感,心情倍好,学校温馨如家。老教师游秋凤说,邹校长教学是好手,写字画画电脑都很在行,他对人和善,经常指导我们使用电脑和多媒体,撰写的学科论文多次在市里上获奖,我们都敬佩他。 有耕耘就有收获。多年来,邹滨生忘我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受到了学生、家长欢迎和主管部门的肯定,先后被评为“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市优秀教师”;2014年9月,他被评为“福建省优秀教师”。(张贵兴 熊瑞国)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