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新闻 | 媒体看建阳 | 闽北要闻 | 国内 建阳报 | 文体 | 旅游 | 美食 | 炫彩建阳 | 举报辟谣
专题专栏 | 乡镇 | 视频 | 福建要闻 | 国际 红色记忆 | 古建阳 | 朱熹 | 宋慈 | 建盏 | 互动交流
您所在的位置:建阳新闻网 > 文体 > 正文

可曾与母亲合过影

2015-04-08 16:36:13  来源:建阳报  责任编辑:施柳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你有没有单独与母亲的合影?”这是一位平面媒体专刊部编辑在与我通话时,提出的一个“问题”。

今年春节期间,我写了一篇类似“忆当年”的文章。文中谈到38年前,刚由连队文书提为排级军官的我,第一次领到52元工资后,欣喜之余想办要办的第一件事,不是给自己买件“的确良”衬衣,或者再凑钱些钱买块“上海牌”手表什么的,而是把久病不愈的母亲,从农村接到城里治疗……文章投给了《快乐老人报·当年》。挺长一段时间过去,不见该报发表,我便把它忘却了。

不曾想,不久前的一天下午,和几位朋友相约前往武夷山观光的我,在“九曲溪”畔接到《快乐老人报》一位素昧平生编辑的电话。他自我介绍几句后告诉我,那篇文章即将见报。核实过一些细节,这位严谨认真的编辑表示,希望能配上一幅图片发表。于是,便有了开篇的那句问话。

在我印象中,好像不曾独自和母亲合过影,但又不想失去这样的机会。次日上午,回到家中,我顾不上别的,立马与妻子一道,翻箱倒柜,把大大小小的相册全都堆到写字台上,一本本、一页页地翻看。一番折腾,终于找到两张与母亲的合影。

一张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与父母在庐山留下的合影。那时,我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江西省庐山人民武装部服役。初夏时节,父母前来探亲,我利用周末时间,陪他们到距离庐山武装部不过1000余米路程的“如琴湖”观光游览。当来到一处照相点时,但见游客不多,我提议拍张合影。父母欣然应允,且并排坐在湖畔的长石条上,我身穿军装,挺立在他们的身后。因为是阴天,远山近水虽然都披着如纱薄雾,“如琴湖”中的倒影、碧波却依稀可见。母亲花白的头发、父亲飘逸的白须,俨然与白雾相映成趣。

另外一张,照片左下角显示的时间是:99、 9、 15。那时,父亲已经离世6年多了。舅舅从莆田特意前来建阳看望母亲。我借得一部小车,带着母亲和舅舅前往武夷山星村镇,乘坐竹筏顺流而下游览“九曲溪”。这是母亲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乘竹筏。虽然母亲的视力、听力都不太好,但看得出她和舅舅一样,全程都沉浸在兴奋与喜悦之中。到达九曲溪的终点——一曲溪畔的武夷宫下了竹筏,我发现母亲和舅舅都很精神,便请司机为我们拍张合影。我站在母亲的右侧,左手搭在她左肩上。已经瘦弱的母亲,脖子微微前伸,努力支撑着满是白发的头颅,脸上露出慈善的笑容。

仅有的这两张照片,都不是我单独与母亲的合影。最终,我没有把照片发给那位热心的编辑。文章发表时,自然也就没有配图了。因而,留下了不小的遗憾。我由此陷入痛痛自责与苦苦反思。平心而论,不是自己不愿意,更非看不起生我养我、呵护我关爱我的母亲,而是在母亲健在的时光里,心灵深处压根没有单独与母亲合影的意识。

我是21岁那年参军离家的。入伍前,受条件限制,所拍照片屈指可数。而在随后的岁月中,单独或与他人的合影,何止数以百计。1993年春节,我曾携带一部“海鸥”牌相机回乡探亲,在黑瓦土墙的家门口,亲手为父母拍下他们一生唯一的一张合影。可我却没想到顺便与七老八十的母亲、父亲分别合个影……

5年前,88岁高龄的母亲驾鹤西去。现在“醒悟”过来,想与母亲合影,已成痴人说梦。这对我而言,实乃终身无法补救的教训。迄今未曾与自己母亲合过影的读者朋友,倘若能够从我的教训中得到一点启迪,本文也就不算白写了。(张桂辉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相关阅读:

心情版
更多>>建阳动态
更多>>媒体看建阳
  • 建阳视频
  • 炫彩建阳
更多>>福建要闻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8 JIANYANG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建阳区人民路28号  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办公电话:0599-5836807   E-mail:linktouch@163.com   闽ICP备1600906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号【20150202】
建阳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5836807   举报邮箱:linktouch@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主办: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建阳区政府   主管: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承办:南平市建阳区融媒体中心

建阳区委网信办扫黑除恶举报电话:0599-5836807

闽公网安备 3507840201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