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圆梦须坚持
2015-03-03 15:52:11 来源:建阳新闻网 责任编辑:邓忠卫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大凡常人,难免有梦。合乎情理的梦,激励打拼的梦,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如一只无形的托臂。央视有一句令人过目不忘的公益广告:向上因为有梦,成长因为有你!诚如斯言。人生因为有了某种梦想,才能默默奋斗,才会孜孜以求。 退而言之,人生有梦,才有希望和盼头。正因如此,逢年过节时,喜庆日子里,人们互致祝贺祝福,常用的一句祝辞是——心想事成、好梦成真! 可是,“樱桃好吃树难栽”。无论什么人,不管何种梦,要让梦想成真,或者早日圆梦,并非一件易事。最基本的是,要凭智慧和汗水辛勤拼搏;最重要的是,要靠意志与毅力长久坚持。否则,不经搏风击雨的艰辛历程,缺少持之以恒的顽强毅力,大多只能事与愿违,再美好美丽的梦,也注定要成为泡影。 现实生活中,“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之类的道理,似乎人人都懂,而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往往却是另一码事。有的人因为缺乏恒心,选择放弃,以致半途而废;有的人因为缺少韧劲,虎头蛇尾,与成功失之交臂,让美梦悄然破灭。相反,只有那些咬定青山不放松,执着追求不放弃的人,才可能感动上帝、踏平坎坷,才有望功成名就、梦随心圆。古往今来,这样的范例,俯拾皆是。 1832年,21岁的曾国藩首次参考秀才,不料被主考官当众斥责:文章文理不通。结果可想而知。第二年,踌躇满怀的他,再次赴考。虽小有进步,却并不理想——仅中“背榜”(末名)秀才。这给他造成了巨大打击。但永不放弃的曾国藩,不但不怨天尤人,反而自己制定了一个“每天做一篇文章、写一首诗,看书不少于20页”的“学习计划”。最终,大功告成,不仅成为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而且成为晚清散文“湘乡派”的创立人…… 曾国藩圆梦的经历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人,经不起挫折,耐不住磨难,遭遇几次失败,就牢骚满腹,就怨天尤人,或信心动摇,或自我糟蹋,不是选择坚持,而是主动放弃,其人生之梦也好,美丽之梦也罢,都将随风飘逝、无影无踪。 这一点,老夫也小有体会。由于那场怪异的“革命”,本人无缘高考,先是回乡,后再入伍。不曾读过大学的我,居然异想天开,从满头青丝到两鬓斑白,始终有一个小小的、甜甜的梦——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成为一名作家。三十多年间,不论在部队,还是到地方;不管是普通一兵,还是处级领导,一直坚持业余创作。功夫不负有心人。作品从小报走向大报,从地方报刊跻身中央报刊。而且,数十次在经济日报、检察日报、文汇报等报刊征文中获奖,十多篇作品入选中国年度最佳杂文等选本,一篇文章被选为中考语文试题,因此有幸成为“全国语文中考热点作家”。更令一些媒体人羡慕的是,凭借新闻评论,我这个一天也不曾在新闻战线工作过的“老机关”,却先后获得第十届、第十六届福建新闻奖一等奖……四年前,在加入福建省作协近20年后,58岁的我加入中国作协,终于圆了旷日持久的作家梦。 古人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一个人,不论学历是高是低、能力是强是弱,不管置身哪行哪业、出生豪宅寒门,只要做到心中有梦,不圆不罢休;屡受挫折,坚持不动摇,保持“只顾攀登莫问高”的精神,一路欢歌,执着追求,才可望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变美丽的梦想,为美妙的现实。(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