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新闻 | 媒体看建阳 | 闽北要闻 | 国内 建阳报 | 文体 | 旅游 | 美食 | 炫彩建阳 | 举报辟谣
专题专栏 | 乡镇 | 视频 | 福建要闻 | 国际 红色记忆 | 古建阳 | 朱熹 | 宋慈 | 建盏 | 互动交流
您所在的位置:建阳新闻网 > 旅游 > 正文

望考亭的胜境

2015-03-03 15:55:14 祝 熹 来源:建阳报  责任编辑:温良英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考亭本是一座亭子——望考亭,而后渐至衍生为地名,称“考亭”。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纷争并起,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中原许多的士人举家南下,避乱建阳。乱世的身影中,有一位叫黄子稜的。

黄子稜,字元威,洛阳人。乱世之时,黄子稜随父入闽,后仕宦南唐,任侍御史,死后谥“端”。黄子稜的父亲去世后,葬于建阳的东南面,黄子稜在半坡处筑亭以瞻望父亲坟茔。题亭子的匾额为“望考”。父死后称“考”,母死后称“妣”,“望考”有追怀先父之意。望考亭所在的那片土地,后来被简称为考亭。

朱熹晚年在考亭筑精舍讲学,四方学子不远千里前来求学,一时学人聚集,研读经义,讨论义理,或质询问难,或著书立说,蔚然成为思想史的大观。由此形成的理学学派即以考亭名之,称“考亭学派”,而“考亭”也成了朱熹的代名词。比如说“上接伊洛而下开考亭”,伊洛是指讲学于伊河、洛水间的程颢、程颐兄弟,考亭则是指朱熹。

据《福建通志》记载:考亭所在的位置即是“望考亭”,朱熹的沧洲精舍(考亭书院)就在其址之上。

同时,也记载了聚星亭的位置,说在“考亭书院之左”。“左”在哪?是东面。因为,南向是朝阳的方向,所以古人拿着地图习惯性地将上方对着南方,光线亮,易于察看。于是,古人便形成了“上南下北,左东右西”的地图方位,与现在地理图册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恰恰相反。考亭书院的西面还有一座亭子——天光云影亭。这是一座伫立在水中的亭子。朱熹先是凿开方塘半亩,然后构亭塘上,亭成后,题匾为“天光云影”。考亭这小片的土地上,竟然曾有三座名亭,真令人感叹。

黄子稜写有一首《望考亭》的诗。

青衫木笏尚初官,未老金鱼是等闲。人世几多名将相,门前谁有此溪山?市楼晚日红高下,客艇春波绿往还。人过小桥频指点,全家都在画图间。

这首诗的诗景倒是很符合考亭半山处所见的景色,其间的写景抒怀还有些唐人气象,与宋人偏于说理的诗句很不相同。首联两句,没有点明时间,也没有指出地点,十分地突兀。

青衫是官服。唐代的低品级官员的朝服为绿色。青衫表示官位卑微。笏是大臣上朝时手执的手板。木笏是木制手板。唐制,六品以下官所持之笏为木笏。“青衫木笏尚初官”是指初入仕途后担任品级较低的官。

“未老金鱼是等闲”中的“金鱼”是指官员佩戴的金鱼袋。唐朝开始,三品以上官员穿紫袍,佩金鱼袋;五品以上穿绯袍,佩银鱼袋;六品以下绿袍;无鱼袋。

首联两句合起来看,表现了黄子稜远大的官场奋斗目标:即从六品以下的“青衫”奋斗到三品以上的“金鱼袋”。而且,黄子稜认为,这个目标很容易,他分明用了“未老”、“等闲”二词。“等闲”是很平常、很寻常、很轻松的意思。

颔联“人世几多名将相,门前谁有此溪山”则笔锋一转,将黄子稜对望考亭的喜爱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就算从“青衫”奋斗到“金鱼袋”,出将入相,功成名就,那又如何?其实我黄子稜要在官场飞黄腾达也是可以的,但官场险恶,哪里比得上我静静享用门前这片溪山胜境来得爽快!

至于后面两联,则是写考亭之美,用语倒流畅易懂。

时光最是无情,黄子稜之后,望考亭也消失了。这种亭子不像聚星亭、天光云影亭那样有重建的意义。它只是黄子稜悼念追怀父亲所建,是私人化色彩极强的产物,所以,一旦颓废,就意味着消失。实际上,到了朱熹的时代,望考亭上已聚居邦人,成了考亭村,再往后,望考亭的建造者都有了两种说法。

一说黄子稜所建,一说陈逊所建。嘉靖的《建宁府志》将两种说法都收录进去了。

那座望考亭,是黄子稜建造以望“考”还是陈逊望“考”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历史开了个玩笑,朱熹晚年,在追怀“考(朱松)”时,想起朱松当年说“考亭溪山清邃,它年可以卜居。”遂筑精舍于考亭讲学,发展成为考亭学派,于是,这片溪山胜境便有了文化意义,这文化意义又完全超越了“望考”的个人情怀,也完全超越了黄子稜淡泊功名明志考亭的志趣,也许,这才更重要吧。

相关阅读:

心情版
更多>>建阳动态
更多>>媒体看建阳
  • 建阳视频
  • 炫彩建阳
更多>>福建要闻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8 JIANYANG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建阳区人民路28号  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办公电话:0599-5836807   E-mail:linktouch@163.com   闽ICP备1600906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号【20150202】
建阳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5836807   举报邮箱:linktouch@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主办: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建阳区政府   主管: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承办:南平市建阳区融媒体中心

建阳区委网信办扫黑除恶举报电话:0599-5836807

闽公网安备 3507840201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