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峒之祸
2015-02-12 16:01:40 来源:《建阳报》 责任编辑:温良英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南宋视界下的提刑官》之六三峒之祸宋慈仕途的第一站是赣州南部的信丰。他去信丰县当主簿。信丰是“人信物丰”的意思,信丰的地名至今还在用着。信丰位于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四路交界处,是远恶之地,相邻的龙南、安远更是“臭名昭著”。谚语是这么说的:“龙南、安远,一去不转。”意思是去任职就回不来了。乾道七年(1171)安远知县王镇提到安远时说:“水土恶弱,仕者非死即病”。非常可怕,去当官的,不是死就是病。去信丰当官不像是去当官,像是去玩命。宋慈认真地干了三年,没死也没病,但是,即将离任的时候,信丰县隔壁的南安军发生变乱。南安军辖下的三个峒寨造反了。这三个峒寨是:石门寨、高平寨、大胜峒。南宋的朝廷对农民的暴乱是以安抚为主的,但由此也引发了种种的社会问题。招安不是真安,往往养虎为患。贼首出草,肯定是犯了罪的、不齿于乡里的、或盐子或逃军……他们无所顾忌,出入林峒,造反作乱,诱胁良民,等贼首被招安捞了好处后,又食起朝廷俸禄当了官,恶性循环。江南西路的提刑叶宰决定不再招安,决意剿灭叛乱。宋慈留在赣南,参与平乱。赣南一直以来都是叛乱高频暴发的区域。一些地名都引起了当权者的忌讳。像赣州,本来叫虔州的。绍兴二十三年(1153)正月,秘书省校书郎董德元建议说:虔州的“虔”字是“虎字头”,那虔州就是虎头城,这确实不是个好名字,看看“虔”字就一脸坏相。于是,经中书省等大臣商议决定,决定放弃“虎字头”。 重新改名。虔州有两条河流交汇,一为章水,一为贡水。改名者便把“虔”字的“虎字头”拿掉,剩“文”字,再加上章水的“章”与贡水的“贡”,合成了“赣”字。于是,虔州为赣州。像南安县,本来叫上犹的。嘉定己巳年(1209),上犹匹袍峒有个叫陈葵的人造反,江南西路的孙通判责怪上犹这个地名,认为“犹”字有反犬旁,于是,壬申(1212)年改上犹为南安县。提刑官叶宰创建节制司掌控江南西路的军队,开始了剿匪行动。当时,手上拥有大量正规军的是副都统陈世雄,结果陈世雄带着一群士兵观望不进。宋慈手上只有一些民兵力量——隅团。见到陈世雄无动于衷,宋慈自己行动了,他请求发放赈米,先赈济百姓,隐定民心,民心一定,就不会再跟从贼人造反了。然后,宋慈招集隅团兵员,直逼石门寨,擒拿石门寨寇首。三峒之祸平了一峒。消息迅速传到陈世雄的耳中,陈世雄觉得脸上无光,逼手下军士直趋高平寨和大胜峒,以期毕其功于一役。高平寨,寇首谢宝崇;大胜峒,寇首曾志。二人听说石门寨已破,便设好伏击,等待官兵的到来,陈世雄直入伏击圈,被谢宝崇与曾志围堵,官兵被击杀十二人,陈世雄竟一时不知所措,居然不听从叶宰节制,退回赣县。宋慈请求提举常平司的魏大有再次开仓赈民,屡屡传送公文给魏大有,但都没得到回应。魏大有也嫉妒宋慈攻破石门寨得了头功。宋慈已经没有退路,于是,再次率民兵、义丁前往力战,进击高平寨与大胜峒。宋慈胜。高平寨被宋慈攻破,擒拿了贼首谢宝崇。大胜峒的贼首曾志投降。三峒之祸平定。叶宰离开了,去丰城上任。叶宰空缺的提刑一职由常平司的魏大有兼摄。魏大有的权力极度扩张,同时提举常平司和提点刑狱司。魏大有本来就不满宋慈,不但不报功,还当众侮辱宋慈。宋慈拂袖而去。宋慈留下一句话,他说:魏大有狠心而固执,一定会召致变乱。人生往往会遭遇不公平。宋慈离开赣南的时候,离开他第一任仕宦之地的时候,努力报效朝廷的他,却落个空空如也的下场。后来,福建路大乱,朝廷任命魏大有“措置招捕盗贼”,他要入福建平乱,但最终他没到福建,他被杀了,杀魏大有的一位兵士,名叫朱先。宋慈曾说“魏大有狠心而固执,一定会召致变乱”。不幸言中。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