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新闻 | 媒体看建阳 | 闽北要闻 | 国内 建阳报 | 文体 | 旅游 | 美食 | 炫彩建阳 | 举报辟谣
专题专栏 | 乡镇 | 视频 | 福建要闻 | 国际 红色记忆 | 古建阳 | 朱熹 | 宋慈 | 建盏 | 互动交流
您所在的位置:建阳新闻网 > 朱熹文化 > 正文

朱熹“拜师”周敦颐

2015-01-14 11:38:25  来源:建阳报  责任编辑:吴杨珠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朱熹生于南宋而周敦颐生于北宋,他怎么拜师呢:我们以诗文史实为证。

公元1175年夏天,朱熹同吕祖谦一起到马伏“寒泉精舍”研读北宋理学家周敦颐、二程、张载的着作,编成理学入门书《近思录》。

据周氏家谱记载,朱熹不忘前师之德,触景生情,作多首诗文悼念先师。淳熙八年(1181)闰三月二十七日,朱熹离南康职,四月六日抵江州,与刘清之、黄干、张扬卿、王阮、周颐等十余人同至濂溪祠,共同拜谒濂溪先生像。其时,周敦颐的曾孙周正卿、周彦卿设席于光风霁月亭,朱熹亲撰《书濂溪光风霁月亭》以记其事。刘清之又倡议请朱子升讲堂为众人说《太极图》,朱子慕濂溪先生之名,亦欣然从之。事后又撰诗以记其盛:“北渡石塘桥,西访濂溪宅。乔木无遗株,虚堂惟四壁。竦瞻德容日卒,跪荐寒流碧。幸矣有斯人,浑沦再开辟。平生劳仰止,今日登此堂。愿以图象意,质之巾几傍。先生寂无言,贱子涕泗滂。神听倘不遗,惠我思无疆。”对濂溪先生的推崇可谓至矣高矣,无以复加矣。

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朱熹调任南康知军,满怀对周敦颐的仰慕之情,重修爱莲池,建立爱莲堂,并从周的曾孙周直卿那儿得到周敦颐《爱莲说》的墨迹,请人刻之于石立在池边。朱熹作诗道: 闻道移根玉井旁,花开十里不寻常; 月明露冷无人见, 独为先生引兴长。

朱熹慕先生道学之深渊给予至高的评价,作文如下:

奉安濂溪先生祠文

惟先生(周敦颐),道学渊懿得传于天下,上继孔颜,下启程氏,使当世学者得见圣贤千载之上,如闻其声,如睹其容。授受服行,措诸事业,传诸永久,而不失其正。其功烈之盛,盖自孟氏以来未始有也。熹钦诵遗编获户蒙吝兹焉。试郡又得嗣守条教于百有二十余年后,是用式严貌像作庙学宫,并以明道先生程公,伊川先生程公配神从享。惟先生之灵实鉴临之。谨告。

从朱熹的诗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朱熹对周敦颐由衷的仰慕、钦佩,虽无面对面拜师之实,却实有师生之缘,师生之情,并始终以弟子之礼事之。

(周钟)

相关阅读:

心情版
更多>>建阳动态
更多>>媒体看建阳
  • 建阳视频
  • 炫彩建阳
更多>>福建要闻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8 JIANYANG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建阳区人民路28号  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办公电话:0599-5836807   E-mail:linktouch@163.com   闽ICP备1600906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号【20150202】
建阳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5836807   举报邮箱:linktouch@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主办: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建阳区政府   主管: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承办:南平市建阳区融媒体中心

建阳区委网信办扫黑除恶举报电话:0599-5836807

闽公网安备 3507840201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