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南平市建阳区多处第四代住宅项目相继亮相,引发市民关注。“听说这里的房子赠送大露台,这很吸引我们,住这样的房子可以享受到一个非常好的私人空间,生活品质也会得到提高。”在建阳一售楼中心,市民吴先生高兴地说。 近年来,建阳区围绕群众“住有所居、住有优居”需求,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在住房保障、老旧小区改造、海绵城市建设等领域持续发力,让城市的民生温度可感可及。 建阳区住建局房管股负责人李雅珍说:“我们一直在推动新建商品房从‘满足居住’向‘品质生活’跨越,在户型优化、配套完善上发力,尤其是即将完工的‘第四代住宅’将引领人居品质升级。”随着《南平市“立体生态住宅”试点实施方案(试行)》落地,建阳房地产市场进入“生态人居”新阶段,以第四代住宅为代表的项目成为探索“山水入城、城融自然”居住模式的实践样本。 在推动改善性住房供应的同时,建阳区不断扩大保障性住房覆盖面。2025年5月,《建阳区“共有产权”房屋管理细则》施行,多个房产项目纳入共有产权房源。政策对不同家庭实行差异化支持,普通家庭最高可享受20万元首付支持,二孩、三孩家庭分别提高至25万元、30万元,被征收对象可叠加房票政策。李雅珍介绍,截至目前,已有上百户家庭通过该政策实现安居。 与此同时,房票政策在全域推广。今年上半年,建阳区累计发放房票0.69亿元,并实施房地产“以旧换新”政策,与共有产权房形成政策叠加,促进征迁安置与房地产市场良性互动。 在童游街道水东社区茶厂小区,改造后的焕新景象让居民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现在小区里路灯更亮,下雨也不堵,环境变好了,我吃完晚饭都会在小区里走一走。”居住三十多年的王阿姨说。 在宝山街道,行署大院在保留建筑风貌基础上进行结构加固和功能提升;崇泰街道的五里樟片区、铁路小区在改造中增设休闲空间与晾衣区,使生活细节更贴近居民需求。近年来,建阳区有序推进10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惠及约3万户群众。 建阳区住建局局长林振兴说:“让老旧小区转变为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居住区,既能提升居民生活的便利性,也能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数据显示,建阳区2023年前完成1.2万户基础类改造。2024年启动的2.87万户基础类、完善类改造已完成1.56万户,其余1.3万户正加快推进,总投资约3.71亿元。 在生态治理方面,2023年完工的建平大道景观提升改造项目,广泛应用了透水铺装、生物滞留、植草沟、雨水湿地等设施,道路成为兼具排水、蓄水和景观功能的绿色廊道。项目负责人唐丽君介绍,建设初期便融入海绵城市理念,通过提升雨水滞蓄与净化能力,让城市景观与生态功能同步提升。 自2021年6月获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以来,建阳区将“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贯穿于城市更新、生态修复、内涝治理和韧性城市建设全过程,形成适用于多雨型山区城市的建设路径。截至目前,全区共实施海绵城市项目67个,总投资6.97亿元,助力南平市在中央海绵城市建设示范终期验收中获评A级。(蔡沁妍 谢心 宋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