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沙、崇化两地坊刻在宋代十分兴盛。 宝庆元年(1225),爱国诗人刘克庄到建阳任县令。他目睹邑中刻书盛况,大为感慨,称赞“两坊坟籍大备,比屋弦诵”(刘克庄《建阳县厅续题名记》)。建阳学者熊禾在为书坊同文书院作的疏文中“文公之文,如日丽天,书坊之书,犹水行地。”又在重修《同文书院上梁文》中写道: 儿郎伟,抛梁东, 书籍高丽日本通; 儿郎伟,抛梁北, 万里车书通上国。 这是宋代麻沙、崇化两坊书籍远销全国各地乃至外传朝鲜日本的可信记载。 据张秀明《中国印刷史》统计,宋代建阳麻沙、崇化两地刻书作坊37家。其中刘氏作坊9家,余氏作坊8家,还有陈氏、蔡氏等作坊20家。当时刻书作坊均有名号(堂号)。据现存宋版“建本”书籍可查,宋著名的刻书作坊有:崇化余文兴的“勤有堂”,这是崇化书坊历史最久的名号,一直延用至明代。还有余仁仲的“万卷堂”;麻沙刘氏“三桂堂”“同文堂”;黄善夫“家塾”;陈氏“与耕堂”;蔡琪“一经堂”等。当时刻书作坊已初具规模,以“三桂堂”为例,作坊有经、史部编辑人员14人,雕版印刷工人 56 人。 叶昌炽《茂书纪事诗》序云: “考今时所传闽本,以建安余氏为最著。宋有余仁仲、余恭礼、余唐卿、余彦国,元有余志安'勤有堂’及'双桂书堂’。然元之勤有堂刻书虽多,不逮仁仲万卷堂远甚。 余仁仲是南宋崇化书坊较知名的刻书家。他以“余仁仲万卷堂”“余仁仲私塾”等为名号刻印了许多经籍。主要有:《礼记注》《春秋公羊经传解诂》《春秋谷梁经传》《尚书精义》《周礼注》《尚书注疏》《纂图互注重音重意周礼》《陆氏易解》《类编秘府》《书画一元龟》等。 宋麻沙书坊刻书家有刘元起,庆元年间人。其刻本署“建安刘元起家塾之敬室”“建安刘之问”等名号。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其《汉书》刻本,行家称“雕镌精美,字体方峭,纸墨明湛”,是珍贵的宋刻善本图书。 魏仲举也是宋代一位既编书又刻书的刻书家。今南京图书馆珍藏的建本《五百家注音辨昌黎文集》四十卷,就是魏仲举家塾刊本。《四库全书》收有他编辑的《五百家注柳先生集》二十一卷,新编外集三卷,附录四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