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游(节选)
举座且停酒,听我歌远游。 远游何所至,咫尺视九州。 九州何茫茫,环海以为疆。 上有孤凤翔,下有神驹骧。 孰能不惮远,为我游其方。
全诗34句,此处节选其开篇10句。这首诗开篇即文气盛,气盛则言宜,颇能看出朱子诗词创作的笔法老道。当然,这种老道看似满纸魏晋古风的苍茫悠远,但其实写下这首诗的朱子,年仅18岁。这种苍茫之气其实多半只是“伪装”出来的少年情怀。那年(公元1147年),朱子刚参加完建州乡试(秋闱),得中贡生,这意味着他次年春将往临安参加省试。那必是一次长足的出游,每想到此,朱子的内心必是豪情满怀,因而按捺不住兴奋,写下这首充满酒意的豪放之作。 喝酒的人们哪,请你们都暂停一下,听我歌颂一番远游的壮阔。远游要到哪里去呢?只要放足四海,天下都不过在咫尺之间。九州大地,四面环海,奇禽异兽,自由翱翔。哪一位能不畏途辛道远,为我放眼神州地去游历一番呢? 远游,或称“壮游”,无论东西方,都是少年最重的情怀。司马迁“二十壮游,奉使西征”;王阳明十五岁,“出游居庸三关,即慨然有经略四方之志”;杜甫《壮游》长诗开篇即云:“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到今有遗恨,不得穷扶桑”。此外,李白的《少年行》(二首)、《结客少年场行》等诗,都是例证。欧洲(尤其英国)自十六世纪起,就以“壮游”(Grand Tour)为其公民的成年礼,甚至出现影响至今的“空档年”(The Gap Year)之说。这是激励少年视天下为一体,融四海成一家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其“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的妙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