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雨不止
忽忽时序改,白日藏光辉。重阴润九野,小雨纷微微。 苍山寒气深,高林霜叶稀。田家秋成意,落落乖所期。 旷望独兴怀,戚戚愁寒饥。事至当复遣,且掩荒园扉。
青年时期的朱子写诗颇具古意,直而不野,清音独远。而与这种诗词风格相应的,是其诗歌的内容——尚未出仕的朱子,所写对象主要是乡居即景与交游所见;所抒情感主要是对未来的不确与清愁。而这种题材配合古体诗行文的朴素自然之美,正好体现出朱子后来对诗歌“宣畅湮郁、优柔平中”的功能认识。 时光荏苒,夏日已尽,深秋氤氲连绵,潮气浸润大地,微雨纷纷。山区更是如此,经过秋霜的乔木已是黄叶稀疏。这样长时间的下雨,让农家丰收的愿望就此落空。我走出房门,在郊外四下望去,也只能感叹与担忧,以耕种为生的村民们经此冬雨不止,怕又是要饥寒交迫了。不过,总是天无绝人之路。我暂且关掩上柴门,不去想它了吧。 从诗的内容来看,它至少表达了三层含义:最直接的是青年朱子对社会底层的怜悯,但这种怜悯却又无用武之地,这便彰显出这首诗的第二层含义——朱子希望自己能够尽快出仕,“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这种“少年当济世”的情怀与闽北山区秋冬多雨的环境气候一关联,又很容易产生多愁善感的诗兴。事实上,朱子成为诗人的缘由,与其青年时期的闽北生活、仕途波折也是密不可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