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诸同寮
把酒江头烟雨时,遥知江树已芳菲。 应怜倦客荒茅里,落尽梅花未得归。
在同安的岁月中,年轻的朱子对故乡的怀念是频繁的,在这种怀念之下所催生的诗情也是浓郁的。这首诗与前一首意境相通,心境相同,都是面对梅花而产生的思乡之情与倦旅之疲,不过却比前诗多了一层更加浓重的忧伤底色。诗名《寄诸同寮》,即是写给他在闽北的故交,诗中口吻亦是友人间的娓娓道来。 我端着酒杯在江边眺望水上烟雨蒙蒙,这是闽南的冬末。可我心头念想的,却是闽北——那建溪畔的垂柳应该已吐露新芽,岸边必是花草芳美。家乡的你们确实应该怜悯我这宦游在外,满身疲惫的老友啊!他寄身荒野山乡,孤单一人,在这冬天即将结束,梅花也纷纷落尽的时刻,仍然没法回到故乡。 全诗平实真挚,朗朗上口,更用“江树”“梅花”等美好意象与“烟雨”“荒茅”等苦寒景色对比呈现,让诗人心中的抑郁之情形象而生动地显现出来。“江树芳菲”和“落尽梅花”,一者在脑海,一者在眼前,对比之下,诗人的苦闷“把酒”与自嘲“倦客”就显得颇有道理。当然,无论何人在易于伤春的青年时光,都很容易为眼前之景和心中之思所打动,心底油然生出这样的消极情绪。故而,朱子老友辛弃疾有“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之句。只是,朱子毕竟是朱子,这种情绪在他步入中年,思想日趋成熟之后的诗作中,就再难寻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