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西林院壁二首(其一)
触目风光不易裁,此间何似舞雩台。 病躯若得长无事,春服成时岁一来。
西林院在今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朱子在二十九岁这一年入住其间,向延平先生李侗请教。这是朱子离开青年时所沉溺其间的禅宗学说,回归儒家道统的起点,史称“逃禅归儒”,而李侗也就成了朱子“归儒”旅程中的启蒙恩师。诗中,朱子刚刚拜入延平师门,获其提点,得睹真源大貌的那种欣喜之情,跃然纸上。 在西林院放眼景色,四下皆美,让人无从选取。这里的风光氛围,与当年孔子弟子曾点所希望从游的舞雩台是何等相似。可惜我眼下仍在病中,如果我身体好起来了,每年暮春的时候,我都穿着春服,来拜见延平先生。 《论语》“先进”篇中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讲的是孔子让这几个弟子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其他弟子都或说愿意从政,或说愿意教礼,唯独曾皙(又名曾点)描绘了一个场景: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约上好友五六人,带六七个童子,在沂水边沐浴,在舞雩台上吹风,再一路唱着歌回家。孔子听后,慨然而叹曰:“吾与点也”(我赞同曾点的观点)。曾点描绘的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从容不迫,逍遥自在,甚至有点狂放不羁。但孔子不仅没有批评,而是深深地表示赞同。这对后来儒家学说讲求责任与担当的背后,留出了生命的逍遥之美。而对于这种美感,作为诗人的朱子一贯是潜在地赞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