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籍溪胡丈及刘恭父二首(其二)
瓮牗前头列翠屏,晚来相对静仪刑。 浮云一任闲舒卷,万古青山只么青。
朱子在这两首绝句下曾有自序,其曰:“绍兴庚辰,熹卧病山间,亲友仕于朝者以书见招,熹戏以两诗代书报之。”可见,这两首诗其实都是“戏作”,但文学便是如此,抱持“戏”(游戏、嬉戏)的心态者,往往多有所获。朱子在“一川风月要人看”的自明心迹之后,仍觉不过瘾,又纵深阐释了自己拒绝的缘由: 家里虽然贫苦,但破瓦烂窗之前,你能眺望见青翠的山峰并列眼前。到了天色已晚的时候,这些青山默默相对,仿佛是在给我们做为人处世的沉稳榜样。在这山野之中,不必去管白云是舒是卷,且由他去;就像那万古不变的青山,无论管与不管,它都是一副如此青翠的景象,丝毫不因人的无为而变化。 不过,朱子的这种解释只说了自己不求名利,不管是非,只看自然,只做学问,并没有很好地把实践社会、服务社会与自己的学术思想体系完成结合起来,少了儒家济世安民的责任情怀。所以,后来这两首诗传到湖南学者胡宏那里,他就对他的学生张栻说,“吾未识此人,然观此书,如其庶几能有进矣。特其言有体无用,故吾为是诗以箴警之。”胡宏对朱子十分欣赏,但对其“要看风月”的选择有所批评,认为这只是明哲保身,而没有看到儒者经世济民的一面,因此是“有体而无用”。胡宏回复朱子的次韵诗曰“幽人偏爱青山好,为是青山青不老,山中出云雨太虚,一洗尘埃山更好”,可读性也很强。只是,更重要的是,胡宏与朱子以诗为书信,一往一答,各自均言之成理,实在可谓理趣诗中的名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