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首诗收录在《千家诗》中,是其第二首。全诗写春景,满目青翠鲜艳之色,让人倍感亲切。尤其是诗中第一句就暗藏“泗水”,那是孔子当年居住的地方,在今山东省曲阜一带。而朱子其时,洙泗之滨已沦为金人铁蹄之下,朱子一生从未到过“泗水滨”,但他在想象中完成了一次充满儒学色彩的春景审美。 在天朗气清的一个春日,于泗水之滨寻找芳菲。眼前一片欣欣向荣,确是大地回暖,万象更新之景。在这样的环境中,不经意间便能见识到东风吹拂下万物生长的“天地生物”之大道,于万紫千红的一花一木之中都能看到春意盎然。 朱子在这首诗中“隐藏”了两处巧妙构思,除了上文所言的“泗水”乃表达收复故国失地的一点委婉意愿外——这种意愿在朱子《拜鸿庆宫有感》“旧京原庙久烟尘,白发祠官感慨新”中更为明显;更重要的是最后两句描述东风浩荡、景物焕然的诗,把春光随意点染,则万紫千红景致自成的“天地生物”之道做了极其自然而富有美感的描述。这是朱子后来“物物有一太极”,如“月印万川,洒在江湖,则随处可见”思想的诗学表达,而其理趣与山水圆融无碍,在这首诗中最为突出。今人海子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诗学结构上与其颇为相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