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1月4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启幕的“一盏万象——中国建窑建盏文化展”,以“绿水青山”为创意底色,全方位呈现建窑建盏从晚唐兴起至两宋鼎盛的千年文脉,为观众带来一场沉浸式的非遗盛宴。
步入展厅,绿水青山的雅致色调扑面而来,竹影婆娑的景观装饰与温润的建盏展品相映成趣。空间布局以“净”与“静”为视觉基调,选取中国传统哲学的“虚实相生”的思想作为展览语言与效果的追求,突出对“光影”的运用,让每一件建盏都成为空间的主角。 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副馆长艺术学院教授武洪滨:“我们这次展览最大的一个亮点,我觉得是我们对中国哲学当中的“虚”这个概念的使用。我们又采用了很多植物的影子在这个展厅当中,又跟建盏美轮美奂的光泽形成了一种有效的呼应,其实对应的就是中国传统哲学人跟自然的关系。因为建窑的文化本身也是从大自然来,它是金木水火土的一个结晶,所以说我们要把这样的一种始于天地的人类的一种精髓的东西再还原到大自然的这个语境当中去。”
展览通过五个单元系统呈现建窑建盏文化的完整脉络。“千载窑火”概述了建盏的历史;“匠意天工”通过图文展示建盏从选土到成型的十三道复杂工艺;“盏中春秋”讲述建盏与宋代茶文化;“星光熠熠”展现了当代建盏的六大釉色,及“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魅力;“窑火新传”则聚焦新时代建阳建盏文化产业的新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副馆长艺术学院教授武洪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觉得真的很欣慰,曾经被终止了的这样的一个文化,在今天又被我们建阳的匠人,这些热爱文化的人,又把它重新赓续下来,走到我们校园里面,走到这样的一个文化场域当中来,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最为宝贵的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我们的价值。” 本次展览精选建阳区建盏匠人各类代表作品系统展示建窑建盏的千年脉络、技艺精髓与当代创新。 建盏匠人黄文勇:“今天非常高兴把我们的建盏带到中国人民大学来,通过跟大学的老师和学生们交流,让大家更加了解我们的建盏文化。” 建盏匠人吴继旺:“这次我带的作品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创新的,把我们传统文化跟现代工艺进行结合。” 建盏匠人谢青松:“很荣幸能把我们建盏文化融入到中国人民大学的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了解建盏的文化。” 匠人们也纷纷表示:“希望通过高校这一平台让建盏文化被更多人知晓,走得更远” 建盏匠人陆金喜:“我们建窑建盏的作品能够走进中国人民大学来展示,给予我们匠人的信心更足了,让我们的建盏文化可以在大学上推广。” 建盏匠人陈祥松:“我们希望以后会有更多这样的活动,来跟高等学府的学者做一个近距离的交流。” 建盏匠人李光熙:“希望我们建窑建盏能够走得更远,让更多人能够知道。”
除了静态展陈,现场还设置了“非遗手作”微工坊互动区域,观众可以DIY建盏文创饰品;展厅内的“茶盏共生”品鉴区与“盏中宇宙”显微沉浸站,更让师生在点茶表演与微观观察中,深度感受建盏与宋代茶文化的渊源及釉色中的东方美学。此次展览将持续到12月5日。 观众:“建盏真的是非常美,比我想象中要美得多,它就像璀璨的星河一样。刚才看了这个微观的展示,我觉得它和我想象中是完全不一样的,建盏真的是瑰宝。”(江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