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月圆夜,建阳区漳墩镇苏源村的空地上,一座由砖块垒砌的塔被熊熊火光点亮。跳动的火焰映照着村民们虔诚又热切的脸庞,这团温暖的火光,已在苏源村静静燃烧了数百年,也让“中秋烧塔”的民俗代代相传。 “我们苏源的‘烧塔’,已传承数百年。起初是希冀村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祈求村民平安吉利、驱邪避灾、幸福安康。新时代苏源中秋‘烧塔’民俗在防火安全的前提下也与时俱进成为连接乡情、乡村文化振兴的纽带。”站在热闹的人群中,苏源村党支部书记张树喜介绍说。对村民而言,这项延续数百年的习俗早已不是简单的仪式,而是刻在骨子里的文化基因——每到中秋,大家都会自发捐资捐柴、出工出力,整个流程井然有序。那塔火,烧出了村民们团结一心、携手奋进的精神内核。 建阳区漳墩镇人民政府供图 火光不仅照亮了村落,更牵起了游子归乡的脚步。定居福州的乡贤企业家张小和,便是每年中秋“必归队”的一员。“不管在外地多忙,中秋节一定要回村里来。”他一边帮着维护现场秩序,一边笑着感慨,“围着这塔火,和乡亲们聊聊天,才觉得心里踏实,因为自己的根在这里。”像张小和这样的在外乡贤还有很多,如回乡创业的漳墩贡眉白茶南平市级非遗传承人吴宝华热心家乡公益事业,还有早年就在潭城闯荡的乡贤叶黄金,他们慷慨解囊,出钱出力,主动参与组织协调……古老的烧塔习俗,就这样成了村民们连接乡情乡音、凝聚人心的舞台。 夜深了,塔火渐渐减弱,跳动的火苗慢慢归于平静,但那份由火焰烧就的温暖与团结,却悄悄沉淀在每一个苏源人的心中。月光洒在村落里,也照亮了大家对未来的期盼——这团跨越数百年的火,不仅温暖了这个中秋夜,更将伴着每个苏源人,照亮来年的岁月长路。(张高鹭 游智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