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阳区游酢研究会秘书长游葛亮是游酢文化第一村——麻沙镇长坪村的文化特派员,他结合自身研究经验,为廌山书院修缮、游酢陵园修缮等项目建设提供思路、意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传播游酢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9月25日,在麻沙镇长坪村的廌山书院,游葛亮正在给前来参观的游客们作讲解。 文化特派员游葛亮:“你要给他讲活了,要让人家接受游酢文化。” 建阳先贤游酢世称廌山先生,公元1053年诞生于麻沙镇长坪村。游酢为程门四大弟子之一,载道南归,开闽学之先河,留有“程门立雪”的佳话。游酢因父亲病逝,回乡守孝,期间在此创建豸山草堂,作为讲学著述之所。公元1238年,宋理宗御赐“廌山书院”匾额。 2024年,廌山书院的修缮工程正式启动。作为游酢裔孙,长期研究游酢文化的游葛亮,提供了富垅游氏宗谱中清代廌山书院的布局图,为修缮奠定了基础。 麻沙镇文化站负责人姚诗莹:“进行廌山书院主体建筑的修缮,游葛亮也是给了非常重要的意见和建议。其次就是我们建成之后的展陈布展,他也是跟多个专家学者充分地论证、讨论,不仅能够让游客感受到游酢理学的渊源,同时也能够让麻沙的、建阳的理学文化更好地推广、传播。” 今年4月,廌山书院正式揭牌,陆续迎来了各地游客及研学团队。游葛亮义不容辞地成为了书院义务讲解员,并积极推动讲解员队伍建设。 文化特派员游葛亮:“对游酢文化感兴趣的中小学的年轻老师,还有高年级的学生感兴趣的,给他加进来。我想文化要得到传承,那这些志愿者、讲解人员应该是第一个传承的,不断地去发展壮大这个讲解员队伍,游酢文化的这种传承,应该也是后继有人。” 下阶段,廌山书院还将建设耳房、公厕等配套设施的建设,目前正在进行征地等前期工作。 麻沙镇长坪村党支部驻村第一书记谢佳剑:“游葛亮自己也有块地在这边,所以说他在征地的时候,就是起了一个先锋带头的作用,然后又帮我们给村民做工作,让村民对我们项目比较认可跟支持。” 作为文化特派员,游葛亮还走起了自媒体道路,通过手机直播、短视频拍摄,打破传统文化传播的时空限制。 文化特派员游葛亮:“就是要把游酢文化宣传开来,这个游酢不是说是长坪村的游酢,应该是中国的、世界的,让文化传播得更广。” 建阳自古为理学名邦、书院之乡,在麻阳溪两岸,曾经“书院林立,讲帏相望”。位于麻阳溪上游的长坪村内,除了著名的廌山书院外,还有溪山书院、横渠书院,这也成为了游葛亮关注的重点。 文化特派员游葛亮:“因为我们现在长坪村已经被命名为游酢文化第一村,我们在“环带”也是算一个打卡点,如果是这些文化挖掘了,可以带动农产品、特产的销售,文旅结合,对于当地农民的致富或者是增加收入,都有帮助。可能这就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庄妍 丁健伟 姚诗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