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本,8件国宝瓷器中有3件是来自中国的建盏。 建盏是宋代皇家御用器具,元代开始走下坡路,明代时几近消失。烧制工艺慢慢失传。1979年9月,中央工艺美院、福建省科委、福建省轻工所、建阳瓷厂组成攻关小组,使失传数百年的建盏古老工艺得以恢复。2011年,“建窑建盏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一代又一代新建盏匠人正把祖先的建盏文化重新推向辉,陈国文便是其中一个。 ![]() 中国家庭报:您为何迷上建盏? 陈国文:建盏历史悠久,制作技艺复杂,其容变纹理又含有一定偶然性,种种因素,让我痴迷。 中国家庭报:建盏斑纹种类很多,您为何对银毫纹更感兴趣? 陈国文:最初我也尝试各种斑纹,一次因窑温没控制好,本想烧油滴纹,结果烧成银毫纹。我发现,银毫纹更具特色,更能体现出老盏的韵味,便潜心研制银毫纹的烧制技术。银毫纹不易烧,窑温变化和油柴重量都会生重要影响,特别是投入多少油柴,重量必须精确到克。宋黴宗曾称赞银毫纹说:“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因为银毫纹最具代表性,所以现在我主攻银毫纹建盏。 中国家庭报:银毫纹建盏的烧制有什么不同? 陈国文:需更高的温度和更精准的强还原把控。只有在超高温下,釉面产生流动,才能形成银毫纹的条达。精准的强还原是为了高温下不使斑纹氧化。建盏斑纹的形成是一个变幻莫测的过程,建实建烧制出银毫纹,更是难上加难,技术之外,还要看运气,所以高品质银毫建盏极为难得。 中国家庭报:做建盏,最难的地方在哪里? 陈国文:建盏属于窑变釉,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同样的原料,在不同窑炉不同的富位、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不同的烧制方式下,烧出的纹样、轴色截然不同,变幻莫测所以说,每个建盏都具独特个性,都独一无二,都是孤品。科学发展至今,许多瓷器生产可定制生产,建盏却不行,其纹理变幻莫测,依然只能“听天由命”。 ![]() 中国家庭报:您最得意的一件作品是什么? 陈国文:每件作品都有独特的个性,很难说哪件作品最好,目前最被认可的是《玉毫禅定钵》,这件作品获得了中华工艺精品奖金奖,也是建盏业界唯一获得此奖的作品。 中国家庭报:现在所做的建盏,能达到宋盏的水平吗? 陈国文:大部分现代建盏已达到宋盏水平,毕竟当时条件有限,只能凭经验,现代建盏有科技助力。但像曜变建盏这样特殊纹理,只在当时的特定环境下才能生成,在今天,无人能超越。 中国家庭报:古法烧制和现代工艺哪个更好 陈国文:现代建盏烧制技艺也是宋代建盖技艺的传承与改进,因为环保等因素,现代建盏不能大量烧柴,多是采用电加柴的方式烧制。不过,依然以传承宋盏的古韵为前提。 中国家庭报:怎么判断建盏优劣? 陈国文:首先,看胎土是否纯正,器型有无变形、是否周正。其次,看釉面是否圆润鲜亮、有无疵。其三,看釉面的斑纹是否均匀。其四,看圈足修胎工艺,挂轴是否自然巧妙。决定建盏价格的因数很多,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喜欢最重要。 ![]() 中国家庭报:如何区分老盏和新盏? 陈国文:用指轻轻弹击,如果发出的声音较清脆,那就是新盏。宋代建盏经千年风化,发出的声音较深沉。新盏面更加亮丽,而老盖釉面有更多岁月的痕迹,更柔和。老盏器型修足更随性,而新盏更精致。此外还有一些分辨方法,比较琐碎,收藏者只能慢慢积累。 中国家庭报:新买的建盏要怎么养? 陈国文:我概括为“四心”:首先是小心。切忌盛中把茶水留夜,或者故意不清洗建盏,以便更快地养出效果。日积月累下来,会使得盛釉面愈发干涩、灰暗,晶体也逐渐暗淡。其次是细心。养盏,要勤用盏饮茶、勤清洗擦拭保持清洁。再次是耐心。养盏是一次细水长流的时光雕刻。我们需要有耐心、持之以恒,切莫心急。最后是静心。喧嚣的尘世,浮夸的人情,喝自己的茶,品自己的盏,悟自己的道。不要为了养盏而养盏,我们需要的是享受建盏品茶的整个过程,让我们浮躁的心能安静下来。养盏之所以称之为“养”,而不叫作“喂盏”,正是因其怕惰养性的特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