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99-5822971
您所在的位置 > 建阳新闻网 > 旅游美食 > 朱熹文化 > 正文
积墨池传说
2022-01-12 15:25:59  作者:   来源:今日建阳   责任编辑:温柳婷

积墨池位于书坊乡东门的一片稻田间,上世纪五十年代农田改造时被破坏。现存积墨池为1986年县文物部门修复而成。该池长4.5米,宽3.5米,水深不足一米。池内有泉水上涌,四季不涸。

积墨池为雕版印刷著名古迹,影响深远。

清乾隆丁丑(1757)谢莘序《建宁刘氏八修谱》云:“建州刘氏多君子,分族半在麻沙。其地有香泉,取以七翰,清芬异他水,为剞劂氏所珍重,是为紫阳朱子书林。予闻朱子文公,由南溪沿上游,而西至麻沙,典籍悉藏版于此。”因书坊与麻沙邻近,序中把两地混为一谈。书坊刘氏、余氏族谱中则以“书坊塘”称之。新中国成立后,地方教育部门曾将积墨池收入乡土教材。

《书坊乡志》载有一则有趣的故事:相传很早以前,崇化里有座枫树寺,寺前有一口清冽的泉井,寺后有一个很深的山洞,洞里住着一条墨黑的大蛇,大蛇每天早晨都要爬到泉井里去喝水。一天墨蛇刚喝过水,瞎眼乞丐碰巧摸到泉井喝水。说来奇怪,一喝这水乞丐的瞎眼就看得见了。从此,村里村外的人得了眼病都去舀那池水喝,池水也不知医好了多少人的眼病。有一年,一个学问高深的京城大相国寺长老来到枫树寺,看到这里盛产竹纸和可做刻书雕版的良材,就将京城带来的佛经开版雕印,要以此普度众生。第一部经版雕好后,他取来井水调墨,刷在纸上立马就洇成一片墨团,什么也看不清。长老取遍一百口井水,也还是这样,因此愁病倒了。一天晚上,一个黑面黑衣人来到长老的床边对长老说:“寺前那口泉井,明天会变成漆黑的墨池,那池水您可取来印经。”说完就要走。长老翻身起床拉住黑衣人说:“请教您的尊姓大名?”黑衣人停住脚步说:“我就是那条墨蛇,只有我葬身在那泉井中,这水才可印书,才能医好世上的睁眼瞎,将来这里还可以成为图书之府,今晚特来向长老道别。”长老感动地拉住黑衣人不放,黑衣人用力挣开消失在黑暗中。长老向着漆黑的夜空拜了四拜。第二天一早,长老跑到泉井去看,果然往日清冽的泉水,变得墨黑墨黑的。长老忙取来池水印书,果然字字清晰明亮,还透出墨香来。长老的经书终于传开了。慢慢地,这里的人都办起书坊用这池水印书。四方来购书的客商来来往往,使这里的书远销到全国各地,崇化里真的成了图书之府。

村中耆老还传说,过去周边省份举子进京赶考,都要来取积墨池水用于研墨,祈盼笔下生花,高中黄榜。还有浒湾、雾阁等外地书坊也常有人取池水作“种”,用于印书。时至今日,还有一些读书人取水饮之,欲开胸中文脉,写成不朽文章。但专家的说法是,历代书坊倾倒印书的废墨水沿坡南流,汇集于此,逐渐形成积墨池。(刘理保)

建阳新闻
今日建阳
炫彩建阳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8 JIANYANG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建阳区人民路28号  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办公电话:0599-5822793 E-mail:jyxwbjb@163.com  闽ICP备1600906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号【20150202】
建阳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5836807   举报邮箱:jyxwbjb@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主办: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建阳区政府   主管: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承办:南平市建阳区融媒体中心
建阳区委网信办扫黑除恶举报电话:0599-5836807  建阳区融媒体中心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举报电话:05995822793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公网安备 3507840201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