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7日,笔者驱车从市区往东南方向行驶,眼前的道路从柏油马路变成乡村公路,沿途风景也从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人来人往的场镇变成绿野葱葱,灰墙土瓦,以及波光粼粼的河面。辗转数十里,车子来到了小湖镇大山坪的尚甘果园。 一下车,笔者便见到了果园的主人——黄兴旺,一个个子不高、皮肤黝黑,却又壮实的中年汉子。今年50岁的他,是小湖镇中学的一名生物老师,自小就喜欢花花草草,曾常年从事园林绿化与果树研究,正是对大自然的热爱让他一直坚守在山林间。 “说起来这里搞农业的原因,还真是一念之间的冲动之举。”黄兴旺说。2016年的一天,同事聊到了食品安全,感叹很难吃到新鲜放心的蔬菜和水果。“同事的话触动了我,其实现在我们完全有条件自己种喜欢吃的放心果蔬,过我们喜欢的田园生活。”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黄兴旺有了想法,说干就干。2016年春天,黄兴旺花了近一年时间,把原来100多亩的园林绿化种植基地改建成了尚甘果园,精心打造了一个属于他的“世外桃源”。 走在果园里,举目望去,野草丛生,没有一点现代农业的影子,更像是一个杂乱的山坡。若不是黄兴旺在一旁指点,竟不知这地里还种了花生、柑橘、水蜜桃、金桔等蔬果。 “我用的是‘自然农耕’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遵循大自然法则的农业生产方式。”黄兴旺告诉笔者,他的农场里从不除草,也从不施化肥。 不除草、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仅通过改良土壤,改善生态,就能自然栽培出放心蔬果?“生物多样性越丰富,昆虫间的相生相克自然能避免单一病虫的爆发,而且土壤越健康,作物的生长也就越健壮,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会越来越强。”黄兴旺向笔者解释道,自然农耕就是要充分发挥土壤自我耕耘的能力,通过增加作物种类、植物种类以及动物种类,以此恢复生态,改良土壤,控制病虫害。 “生物酵素可以很好的起到防病虫害的效果。”黄兴旺利用自己的“老本行”,把烂菜叶、甘蔗渣……一个个废料制作成了一桶桶的生物酵素。 黄兴旺的“自然农耕”使得农场“杂草丛生”,观赏性差,曾遭受不少“怀疑”的眼光和批判的声音。但他并没有放弃,数年投入改良土壤恢复生态,也终于得到回报。 2017年8月,黄兴旺的果园迎来了第一次收获——花生“红白彩”和“小二黑”两个品种的丰收。在朋友的介绍下,他将花生带到了厦门大学检测机构,进行了392种农药残留检测,并且全部获得通过。 “今年,已经有朋友跟我预订了300斤的花生。”黄兴旺高兴地说道,今年他的果园里花生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0余亩地,预计可产4000公斤花生,同时还种植了60亩从重庆引进了爱媛30号和爱媛38号的两个柑桔品种。 “自然农耕,还食材本味,让大家吃上放心的安全食品,已经不再是梦想了。”黄兴旺告诉我,花生种植的成功给他带来更大的信心,相信离梦想实现的日子不远了。(邓忠卫 黄家馨 周岐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