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近日,南平市曜变陶瓷研究院院长、曜变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陆金喜受邀到中国人民大学,为师生做“盏中观道,釉里育美——宋代建窑的非遗技艺与现代美”主题讲座。学校党委书记张东刚会见陆金喜一行,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易陪同会见。讲座由美育中心主任费佳主持,一百余名师生现场聆听讲座。 张东刚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论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学校着力打造“学创一体、内外联动、中西融合”的人人美育新格局,加强美育基础理论和史论类课程建设,构建常态化美育展演展示机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张东刚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我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南平市曜变陶瓷研究院在非遗保护与传承、创新与推广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希望双方深化交流合作,坚持学术创新,共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活态传承中焕发新的生机,聚焦立德树人,共同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青年人才队伍,推动交流互鉴,共同讲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深入推动非遗保护与传承、创新推动美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陆金喜表示,建盏是宋代陶瓷艺术的杰出代表,是非遗传承中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南平市曜变陶瓷研究院是省级非遗项目“曜变烧制技艺”的保护单位,多年来致力于建盏烧制技艺的传承与创新,让这门古老技艺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光彩。希望与人大共同努力,携手推动以建盏文化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青年人的生活,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讲座伊始,陆金喜以建盏的发源为切入点,勾勒出建盏从晚唐初创、宋时鼎盛至元代断烧的千年脉络。在陆老师的讲述中,观众们溯源千年窑脉,见证了建盏在考古发掘下如何重见天日,并在传承人的不懈钻研中,如何托身现代釉料科技重放异彩。 接着,陆老师对存世的曜变建盏进行介绍。全世界仅有三件半宋代曜变天目存世:半只出土于中国杭州,其余三只全部收藏于日本。看似神秘的蓝紫色光晕背后,其实是纳米级晶体结构对光线的衍射效应,现代科技为千年美学现象提供了科学注脚。陆老师以此切入,与在场师生们进一步探讨了非遗技艺如何借科技赋能完成文化基因的现代转译。 最后,陆老师提出以“建盏”为媒介、贯通“器型—釉色—茶道”三维框架的美育课程构想。学生可以通过临摹建盏器型线条理解“天圆地方”的中国古代宇宙观,在调配釉色时感悟“五行相生”的造物智慧。他提到,宋代文人将“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融入盏中,通过点茶等的体验,让传统礼仪转化为可感知的审美实践。 在实物展示环节,陆老师带来的宋代曜变建盏、兔毫盏等代表性复刻作品引发阵阵惊叹。陆老师分享道,这不是简单的工艺复制,而是让传统技艺参与当代审美建构。建盏不仅是非遗技艺的代表,更是中华陶瓷文化、茶文化与工匠精神的生动体现。 互动环节,陆老师详细解答了同学们关于建盏复原技术、非遗传承创新、行业定位等问题,勉励同学们身体力行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当建盏的铁系结晶在窑火中完成自然书写,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泥土与火焰的艺术,更是传统与现代的对话。这场跨越千年的窑火,正在照亮当代美育的新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