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建阳新闻网 > 建阳新闻 > 正文
回到首页
千年潭阳启新韵
2025-04-11 08:42:55  作者: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肖练冰

聚焦大武夷文化旅游圈

千年潭阳启新韵

南平市建阳区以文化为脉擘画全域旅游新图景

一城宋韵半城水,梦华飘溢伴潭阳。在南平市建阳区的麻阳溪畔,武夷·梦华录景区正将大宋盛景精彩重现。踏入景区,街头巷尾,摊主们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打破时空界限,身着汉服的游客悠然踱步其间,沉浸式感受彼时的烟火气息。这座精心打造的“古建活态博物馆”,实现了千年文脉与现代文旅创意的交融,武夷·梦华录也成为建阳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鲜活注脚。

作为“朱子故里”“建本之乡”,建阳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当地独特的文化脉络为纽带,精心串联起考亭书院、寒泉精舍、康宁古街等文旅点位,打造出一条“看得见历史、留得住乡愁、载得动产业”的全域旅游新路径。

文化解码:从“静态保护”到“活态传承”

在建阳文旅版图上,“活化”是贯穿古今的密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晚年讲学的考亭书院,如今正书写着“活态传承”的新篇章。作为《四书章句集注》的诞生地,这座千年理学圣地打破传统景区的静态展示模式,以“书院+科技+研学”的融合创新激活文化DNA。在古色古香的朱子书房里,“朱子AI数智人”实现了游客与朱子的跨越时空“对话”,现场还能通过电视端、APP和微信小程序查看中国朱子文化数据库,了解朱子生平著作、遗存遗址、文化物产等内容。考亭书院不再是凝固的历史符号,而成为吸引络绎不绝的游客、学者及研学团队前来对话先贤、解码理学的“活态课堂”。

距考亭书院11公里的寒泉精舍,同样在演绎着文化解码的生动实践。朱熹为母守孝著书的草堂遗址上,寒泉精舍文化园以“孝道文化+数字体验”破题重生。通过沉浸式体验、虚拟人物、AIGC数字人等技术手段,以多样化的展示形式打造孝道文化公园,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朱熹忠孝思想和《近思录》的研学圣地和文化传播胜地。

乡村振兴:青山绿水间的“文旅画卷”

文旅融合的春风,唤醒了沉睡的乡村。

得益于南平市“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的建设,建阳区发挥“四个最”优势,突出“崇阳溪百里画廊、麻阳溪千载文脉”,主动融入“大武夷文化旅游圈”,在青山绿水间书写乡村振兴的文旅画卷。

考亭旅游度假区、康宁古街、杜潭驿站、响鼓水世界、黄坑朱子林景区……建阳区精心打造并推出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建阳段)沿线游览打卡点20个,保护生态、美化环境的同时,还带动当地村民共同致富。

“除了20个打卡点,我们在沿线还设置了12个餐饮点和5个住宿点,且编制了12条自驾游线路和9条骑行、徒步线路,游客可以根据自己需求自行选择游玩线路。”建阳区文体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希望我们全面的服务,可以提升游客游玩的体验感,让游客‘留下来、住下来、还想来’。”

2024年5月1日,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正式启动运营。这条串联崇阳溪百里画廊、麻阳溪千载文脉的“黄金走廊”,迅速成为焦点,人气火爆。据统计,2024年五一假期,共接待游客11.35万人次,国庆期间,共接待游客21.16万人次。

文旅赋能:传统技艺焕发新生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在于推广,更在于创新。

不久前,建阳区书坊乡康宁古街的建本馆推出了一款蛇年专属建本文创产品——蛇年专属“福”字雕版。游客们在建本雕版印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黄行忠的指导下,一个个蛇年“福”字跃然纸上。

2024年,康宁古街共接待游客、研学学生7000余人,实现收益35万余元。非遗技艺也从“小众传承”走向“大众体验”。

建阳的建本文化也同样出彩。2024年6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紫玉瓯心——中国建窑建盏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启幕。现场展出了135件古代建窑建盏与相关文物以及298件当代建窑工艺品,“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效果,引得游客连连赞叹。

展览期间,还开设3场国博讲堂、2场专家讲解、每周日常讲解,以此推动“建窑建盏”立足福建、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2024年,全区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173.31万人次,实现国内游客旅游消费106.2亿元。

2025年,建阳区将坚持文旅兴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围绕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聚焦打响“崇阳溪百里画廊、麻阳溪千载文脉”品牌。以全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在南平召开为契机,创新“茶香在武夷、书香在建阳”等差异化、互补化旅游路径,持续推动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张高鹭)

主办: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建阳区政府
主管: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承办:南平市建阳区融媒体中心
建阳区委网信办扫黑除恶举报电话:0599-5836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