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建阳新闻网 > 建阳新闻 > 正文
回到首页
建阳:活字雕版见证千年文脉传承
2025-04-07 09:21:01  作者:   来源:建阳新闻   责任编辑:肖练冰

建阳是宋代三大雕版印刷中心之一,建本文化传承有序,特别是在雕版和木活字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历代工匠进行了有益的探索。4月1日,建本雕版印刷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夏仔勇初步完成元代转轮排字法复原,这是宋代、元代、清代印刷术的一次跨时空对话。

工作室里,非遗传承人夏仔勇轻转轮盘,一个个不足2厘米见方的木活字依序精准归入格槽。

建本雕版印刷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夏仔勇:“这种检字盘,它整个是用韵来排序 ,叫平水韵,这个盘做好,我们是一人检字,一人读稿,让检字的人很容易就检到同韵的字。”

夏仔勇复原的,是元代王祯《农书》记载的“转轮排字法”,灵感来自他珍藏的一套“清代木活字版框及字库”——这是建阳首次发现此类实物。

建本雕版印刷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夏仔勇:“我们建本的刀法跟浙本、蜀本刻的这种是不同的。我们的刀法是直接下刀,把这个字直接刻出来,把边缘刻掉。”

建阳区建本协会会长余贤伟:“第一次看到这里不但有字丁,还带有版框,而且版框中心的鱼尾是个花鱼尾,非常漂亮。这都是比较难得一见的。”

这批保存较为完好的木活字有4000多枚字丁,版框中部刻印有“李氏重修族谱”“陇西堂”字样,属于清代建州民间坊刻,具有较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建阳区建本协会会长余贤伟:“据记载,我们建阳在明代的时候,刘氏慎独斋曾经也用木活字摆印过书籍,但是我们现在没有找到相关的实物。”

明代建阳已有木活字印书记载,但实物难寻。清代雕版业衰微后,当地匠人转向活字印刷族谱,形成“书林谱局”。这块雕版和活字的结合,既是技术革新,也是建本千年传承的见证。 

建阳区建本协会会长余贤伟:“这些木活字可能是清晚期用于摆印族谱的,可以算是建本范畴。”

守正创新,赓续文脉。唤醒这4000多枚沉睡百年的木活字,让建本文化从古籍、雕版中走入市井烟火,也成为新一代匠人的使命。如今,夏仔勇计划推出研学体验项目,让公众亲手操作转轮盘、刷印建本,让古老技艺融入现代生活。

建本雕版印刷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夏仔勇:“我们到时候可以做一些体验活动,把建本雕版与活字进行一种图文结合,做一个研学项目体验,让大家在王祯盘里面找出活字,填出这首诗,让大家体验到建本检字、刷印的全过程。”(徐国忠 宁宇 江洁 张少杰)


主办: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建阳区政府
主管: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承办:南平市建阳区融媒体中心
建阳区委网信办扫黑除恶举报电话:0599-5836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