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书院——蔡杭·庐峰书院
2024-05-28 09:54:54  作者:祝熹   来源:《建阳书院考》   责任编辑:


大明堂即庐峰精舍,在建阳崇泰里云谷庐峰之下。

——《蔡氏九儒书》

 

潭西后山蔡氏庐峰书院,宋代敕建,而经营堂构,则文肃公久轩(蔡抗)先生所有事焉。

——《庐峰蔡氏族谱》

 

庐峰书院,在崇泰里后山,宋乾道间蔡沉构精舍其下,为讲道之所,宝祐三年理宗御书“庐峰书院”四字扁之,其孙公亮给田三百亩以赡来学,元初田攘于豪右,书院亦圮,孙希仁极力经理复所夺田为堂,于中揭以旧扁,堂之前建尊道堂以奉先圣先贤,别建二堂于尊道堂前,左曰传心,以祀朱子,右曰思敬,以祀西山、九峰。

——明嘉靖《建阳县志·卷五》.

 

庐峰书院,即西山先生祠,在崇泰里后山。祀西山先生,以子渊、沉,孙模、抗配。

——清道光《建阳县志卷三》

 

庐峰在云谷山,宋理宗御书“庐峰”二大字赐文肃公杭勒之岩石,盖九峰先生受文公之命作《书集传》处也。今后山书院称庐峰者何?自西山先生卜居后山,至文肃公奉勅建立书院,即以“庐峰”名,示不忘君赐。

——清雷鋐《庐峰书院记》

 

 

因为《蔡氏九儒书》中记载,“大明堂即庐峰精舍”;因为嘉靖《建阳县志》说庐峰书院“宋乾道间蔡沉构精舍其下,为讲道之所”。所以,人们误将大明堂认定为庐峰书院,并以此认定庐峰书院是蔡沉所建。但更多的证据指向,庐峰书院在后山,是蔡杭所建。

庐峰书院的具体位置在莒口镇后山村村西。

宋理宗宝祐三年(1255)宋理宗御书“庐峰”两个大字赐给蔡杭,蔡杭刻在庐峰的岩石上。刻石的地方,就是九峰先生蔡沉注《尚书》之处,也就是大明堂。蔡杭又奉敇建书院。当年,祖父蔡元定为了能和先生朱夫子离得近些,搬家搬到了莒口后山村,蔡氏在后山村繁衍生息。大明堂路远坑深,于是,蔡杭在后山建书院,以御书“庐峰”为名,称庐峰书院,以示不忘君恩。

从祭祀对象和建设规模来看,庐峰书院几乎可以和考亭书院相匹配。庐峰书院的重建重修脉络清晰。

庐峰书院的左面为尊道堂,祭祀孔门四配十哲;右面立思敬堂,祭祀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邵雍、杨时、游酢、罗从彦、李侗、朱子、吕祖谦和蔡发。

元初书院已毁,裔孙蔡希仁重建。元泰定元年(1324),征东行省儒学提举成纪曾撰有《庐峰书院记》一文记书院兴废之事。

明永乐十四年(1416)洪水,堂宇推荡无存,仅余基址。

明正统四年(1439),奉礼部勘合,根据顺天府推官徐郁上奏,批准由一户人家看守庐峰书院。

明正统十三年(1448),奉礼部令谕,重建庐峰书院并优免裔孙的差役。

景泰五年(1454),钦差镇守福建兵部尚书修建庐峰书院,优免子孙粮差。

天顺七年(1463),福建提刑按祭司副使郑佑修理庐峰书院东西庑,在书院左右列“四世九儒”“五经三注”匾。提督学校游明重修庐峰书院遵道堂,又立联:

衍朱子南来正脉,九贤著纂修明,尤善高曾规矩,昭哉!日星云汉为章于天。

本素王东集大成,四世艰贞显晦,又皆祖宪渊源,信乎!舜禹周文未坠于地。

成化十一年(1475),巡按御史尹仁捐俸银一百两重建书院,增建头门、中厅、大殿、左右两厢共五栋,外建庐峰书院砖坊。成化十四年(1478),尹仁重建庐峰书院传心堂。巡按御使莫立之重建“一门四世”坊。

成化十七年(1481),巡按御史徐镛、佥宪谈俊,在庐峰书院御墨坊外立二坊,左为“家传心学”,右为“力扶道脉”。

弘治元年(1488),提督学校任彦常、佥宪杨峻,修建庐峰书院。

弘治七年(1494),建阳县知县张津修葺前厅,并免除子孙粮差。

正德九年(1514),提督学校姚谟置祭田以助祭祀。

嘉靖三十年(1551),巡按御史曾佩重修书院,提学副使朱衡为此作记。

万历三年(1575),建阳县知县魏时应赎回庐峰书院门前祭田,立“理学渊源”匾,又立蔡元定、蔡沉的墓道碑。

万历十三年(1585),巡按监察御史杨四知修理“一门四世”坊,优免子孙粮差。

万历二十年(1592),巡按御史陈子贞重建“家传心学”“力扶道脉”二坊,优免子孙粮差。

万历二十五年(1597),庐峰书院蒙御史林培修建书院,重置祭器。都御史金学曾重修庐峰书院正殿。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蒙奉旨修葺庐峰书院。

康熙四十五年(1706),御书颁赐蔡元定“紫阳羽翼”金匾,悬挂于庐峰书院。建阳县知县柳正芳捐俸重修。

雍正四年(1726),建阳县知县李和重建庐峰书院并免祀田匀丁。

雍正五年(1727),建阳县知县张光华重建庐峰书院。

雍正六年(1728),福建建宁府知府姜朝俊请求福建巡抚都察院赵国麟重建庐峰书院。

乾隆八年(1743),日讲官翰林院修撰雷竑为庐峰书院立“道留衾影”匾,又立联:

图衍九畴,通易象春秋,天道人道,九贤相继,学谱垂为宗谱;

书兼四代,溯商周虞夏,心法治法,四世递承,圣传永作家传。

雷鋐还写了《庐峰书院记》。雷鋐(1696-1760年),宁化人。雷鋐17岁那年补县学生,肄业于鳌峰书院。那时,主持鳌峰书院的是乾隆皇帝在藩邸时的专职老师、笃信程朱理学的著名理学家蔡世远。因此,雷鋐推崇和继承程朱理学思想。雷鋐写《庐峰书院记》时,任职通政使司。雷鋐只在乾隆十年(1745)担任此职,所以,此记文写于该年。


主办: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建阳区政府
主管: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承办:南平市建阳区融媒体中心
建阳区委网信办扫黑除恶举报电话:0599-5836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