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书院——朱子·晦庵草堂(云谷草堂)
2024-05-28 09:54:54  作者:祝熹   来源:《建阳书院考》   责任编辑:


云谷书院,在崇泰里庐峰之巅,宋乾道六年,朱熹爱其山水幽邃,名曰云谷,构草堂于中,榜曰:晦庵。记见《艺文志》,元季倾圮,国朝成化十七年佥事谈俊捐俸令熹九世孙格重建。

——明嘉靖《建阳县志·卷六》

 

芦峰山,在建阳县西北七十里,接崇安县界,与西山对峙,山高万仞,四围峭削,絶顶平坦,宋乾道中朱子更名曰“云谷”,筑草堂读书其下。

——《四库全书·大清一統志·卷三百三十一》

 

云谷草堂是朱子在建阳创办的第二所书院,也称“晦庵草堂”,后世也称“云谷书院”,在崇泰里(今莒口镇东山村)。

朱子在寒泉著述期间,与朋友门人一同游山玩水。寒泉林的北面,群峰连绵,最高峰为庐峰(也称庐山、芦峰)。朱子与朋友门人登游庐峰,在山中,寻到一处腹地平旷、内宽外狭的山谷,朱子有意修建草堂,乾道庚寅,予始得之,因作草堂其间,榜曰晦庵”。乾道六年(1170)开始,朱子的门人蔡元定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为先生打造基础设施,建造草堂,朱子说,“独友人蔡季通,家山北二十余里,得数往来其间。自始营葺,迄今有成,皆其力也”。淳熙二年(1175),三间草堂落成,朱子写榜题匾“晦庵”二字。因山中云雾多,朱子作《云谷记》,此后庐峰又称云谷。

云谷期间,朱子与朋友登山讲道,有《讲道》诗:“高居远尘杂,崇论探杳冥。亹亹玄远驶,林林群动争。天道固如此,吾生得安宁。”可考的同游者有方士繇(字伯休)、廖德明(字子晦)、刘尧夫(字淳叟)、刘子翔(字彦集)、蔡元定(字季通)、江默(字德功)、吕祖谦(字伯恭)、潘景愈(字叔昌)、魏掞之(字元履)、吴楫(字公济)、丘膺(字子服)以及朱子的儿子朱塾、朱埜等人。《讲道》诗可以一窥朱子与朋友、学生讨论学术,激烈争辩、追求理学真谛的情景。

从淳熙二年(1175)到淳熙五年(1178)底朱子赴南康任知军前,朱子有三年的时间是以云谷山为著述主阵地的。束景南先生称此时期为“云谷著述时期”:“从淳熙二年到淳熙五年的艰辛探索著述,是朱熹由《四书集解》经学思想体系向《四书集注》经学思想体系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也许可以称为云谷著述时期。”

朱子在《云谷记》中表达了他希望终老此地的想法,“十年之外,嫁娶亦当粗毕,即断家事,灭景此山”。但由于山高天寒,朱子并没有长期居住,加上晚年他足疾、心疾十分严重,再也未能登上云谷山。除了《云谷记》,朱子还为云谷题咏《云谷二十六咏》《云谷杂诗十二首》,加上一时兴起的诗作,及与朋友、门人等共游云谷山互相唱和的诗歌,如:《游芦峰分韵得尽字》《同丘子服游芦峰分韵得白字》《登芦峰》《将游云谷约同行者》《早发潭溪夜登云谷》《云谷合记事自效俳体戏作三首诗寄季通》《云谷怀魏元履》《子晦纯叟伯休季通德功登云谷分韵得冷字》《云谷次吴公济韵》等诗,朱子在云谷的吟咏数量远超他处。

朱子去世后,云谷草堂随即荒废,与熊禾同时代的詹无咎来到云谷草堂,面对荒草堆中的晦庵,詹无咎题诗一首:“晦庵峙柱几何年,遗构犹存讵偶然。似欲奎文倬云汉,故将梵宇付灰烟。披荒览胜须诸老,怀远穷幽付后贤。莫为雨行违夙志,要凌倒景看晴天。”诗中的“遗构犹存”已见草堂的残垣断壁。元代大德九年(1305,建宁府通判毋逢辰重修考亭书院,同时,修复云谷草堂;建阳县主簿汪蒙在云谷山麓建造山门以标识。“考亭西北偏有山曰云谷,晦庵在焉,侯亦为之起废,汪君于山之麓为门以识之”。(熊禾《考亭书院记》)比熊禾稍迟的元代诗人杜本到云谷草堂,有诗:“晦庵筑室此山巅,梁栋亲题乾道年。苔藓斓斑封断石,杉松郁密护流泉。精神已与天相遇,文字犹如世所传。䄂疏往来嘉遁吉,至今遗像尚依然。”杜本到云谷山,仍然可以拜谒朱子遗像。到了元朝后期,云谷草堂圯毁。明朝成化年间,福建提刑按察司佥事谈俊捐俸并令朱子九世孙朱格重建云谷书院。此后,未见修复云谷书院的记录。


主办: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建阳区政府
主管: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承办:南平市建阳区融媒体中心
建阳区委网信办扫黑除恶举报电话:0599-5836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