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书院——蔡元定·西山精舍
2024-05-28 09:54:54  作者:祝熹   来源:《建阳书院考》   责任编辑:


西山精舍 在崇泰里浑头林。宋淳熙乙未,蔡文节元定建。宝祐三年,理宗赐御 西山二大字,其孙杭摹刻于山之西北崖。

——民国《建阳县志·卷三》

 

西山精舍是宋代蔡元定讲学之所,位于莒口镇东山村的西山之上,今废。

西山在东山村的西面,海拨666米,蔡元定即号“西山”,人称西山先生。西山四围险峻,山顶却平敞适宜耕种。山中有天湖,水源充足。山顶,至今仍然有石城墙,“山之巅有石城基,昔人尝即此为寨以避兵云”,民间则编了故事,说的是罗隐在西山想当皇帝的故事。蔡元定18岁时,父亲蔡发去世。蔡元定将父亲安葬在西山脚下的上箬村。守丧期间,蔡元定登上西山绝顶,筑室苦读,以野菜充饥,广泛涉猎,兼通经史,融会贯通。建阳蔡氏研究会所编的《蔡元定年谱》记载:绍兴二十二岁(1152年),元定18岁,不幸父亲病故,他牢记父亲生前对他的嘱付,“为人要忠厚诚实,不可侵于利䘵”;绍兴二十三年(1153),秉承父志,登西山绝顶,构筑书屋,忍饿呑野,克苦读书。

朱子在寒泉精舍守丧时,蔡元定为朱子在寒泉精舍不远的云谷山上建晦庵草堂。西山与云谷山两两相望。朱子与蔡元定各自在山间读书著述,悬灯相望。平时两盏灯在夜里点燃。如果灯暗,就表示心中有疑,第二天,朱、蔡就相会论道。蔡元定的声名随着朱子弟子入朝为官而渐为天下士人所知,并引起了朝廷的注意。朝廷下旨征召启用蔡元定,蔡元定坚辞不出,再次登上西山。朱子赞叹蔡元定说:“临风引领,似已闻《采薇歌》。”隐居期间,蔡元定注释《阴符经》,撰出《阴符经解》。

绍熙五年(1194)二月,朱子赴潭州任知州、荆湖南路安抚使之职。朱子走后,蔡元定再次登上西山,重启隐居著书的时光。八月,朱子受诏命前往临安任焕章阁待制兼侍讲。朱子与赵汝愚都荐举蔡元定,希望他入京为孝宗的陵寝选址。蔡元定回信说:“……恭惟先生惠履吉庆,间世无双……今者文旌归速,是必有相抵牾者颙望自爱,以膺重任,使天下咸仰清光被厚泽,定至愿也……”蔡元定在回信中,用了严光和张楷的典故表明心迹,他无意出仕,守着“不干利禄”的父训。蔡元定曾写《西斋自咏》表明心志,“数橼茅屋环流水,布被藜羹保暖余。不向利中生计较,肯于名上着功夫。窗前野马闲来往,天霁浮云自卷舒。穷达始知皆是命,不妨随分老樵渔”。

绍熙二年(1191),朱子卸任漳州知州,来到建阳,暂居童游桥头,并着手在建阳城西的考亭修建屋舍。第二年,朱子迁居考亭,蔡元定也举家搬迁到建阳后山。在《蔡氏诸儒言行录序》中,刘应李写道:“绍熙三年壬子,文公迁居考亭,西山移于后山,所居相近,来往益密。”

蔡元定与朱子互为师友,一生相知。蔡元定对朱子闽学的创建贡献尤多,被誉为“朱门领袖”,《宋元学案》则称蔡元定为“闽学干城”。

宝祐三年(1255年),理宗皇帝御书“西山”二大字,颁赐蔡杭刻于西山的西北崖。根据《久轩蔡先生(蔡杭)墓表》记载,这年,“敕建西山书院,绘塑文公、西山二贤对榻讲道像,修饰两灯相望台基,给苗租一十四箩五斗,与佃人童甲庆为日食资,着其洒扫祠宇、修理损害及守本山四处柴木”。蔡元定去世半个世纪后,悬灯相望的灯台被修复起来了。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康熙帝赐蔡元定“紫阳羽翼”匾,称蔡元定“道德文章足以仪形当时,著书立言足以垂范后世”。

乾隆六年(1741),建阳县知县左宰捐俸重建西山精舍,又清理西山四至界内的山场,并对祀田进行清理,上报建宁府知府林兴泗立案。

《蔡氏九儒书》有乾隆八年(1743)关于西山精舍的三条记录:一、福建提督学院吴华孙在西山精舍立“山光如旧”匾;二、钦命署理福建巡抚刑部左侍郎周学健在西山精舍立“接武云谷”匾并题“忆当年,讲道彼此悬灯有几;思昔日,受业即称老友无双”联;三、日讲官翰林院修撰雷竑为西山精舍题“道契图书,阐先天后天之秘,融贯三才,当日大贤称老友;心精律吕,抉阴气阳气之原,渊涵万象,迄今末学仰宗师”的对联。


主办: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建阳区政府
主管: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承办:南平市建阳区融媒体中心
建阳区委网信办扫黑除恶举报电话:0599-5836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