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书院——魏掞之·艮斋(玉田书院)
2024-05-28 09:54:54  作者:祝熹   来源:《建阳书院考》   责任编辑:


元履姓魏氏,旧名挺之,后更名掞之,则字子实,然其以元履闻也久,故称者莫能易也。……先是,尝榜其书之室曰“艮斋”,至是日处其间,方将条理旧学,以益求其所未至。从游之士,稍有自远来者,而不幸病不起矣。

——朱子《国录魏公墓志铭》

玉田峰,一名美女山,又名草山岩。在兴上里。三峰削玉,高插云汉。中有铁炉岭。山之阳,宋魏元履居址在焉。峰下有龟山,旧有寺,宋陈轩读书其中,及第后重游,有诗云:“山树似添新喜色,野猿犹听旧吟声。”今寺废。

——清康熙《建阳县志·卷一》

魏掞之,字元履,建阳人,建炎四年建立书院——建阳锦溪玉田峰书院,祀田计载苗米壹百五石,长子魏晟将本院立户完纳钱粮,其田坐落蠏谷、洋坑等处。原佃陈乌等耕作以备春秋奉祀,后恐子孙不一,或起孚端,故将书院改为双峰寺,召僧一元和尚立户住管,各存合同执鉴。

——《魏氏族谱·六卷本》二

 

魏掞之(1116-1173),原名挺之,字子实,后改名“掞之”,改字“元履”。中年的时候,魏掞之在家乡筑艮斋治学,因号“艮斋”,人称艮斋先生。

魏掞之,建阳徐市人。幼年的他即志向远大,稍长就被选拔到建州的州学读书,深得当时建州的教授胡宪器重。绍兴十三年(1143),魏掞之到武夷山市的五夫镇继续攻读圣人之学,受学于武夷三先生——刘子翚、刘勉之、胡宪;与朱子、刘珙等人同出师门。

魏掞之在科举上并不顺利,没有功名。乾道四年(1168),魏掞之被举荐,受诏进京,孝宗赐魏掞之同进士出身,守太学录。魏掞之以一介平民的身份,到国家最高学府去任职魏掞之到太学后,就察看太学的教室、宿舍、孔庙,发现问题,于是决定:一,改变以往学官不与学生接触的高高在上的风气,魏掞之与学生切磋交流,共同研习圣贤经典;二,迅速解决教室拥挤、宿舍不足的现象,申请40万缗的建设经费,改善太学的办学条件;三,要求废除王安石父子在孔庙里的从祀地位,追封二程的爵位,使二程从祀于孔庙。除此,魏掞之多次进言,但魏掞之的建议多次不被采纳,魏掞之就以奉养双亲为由回到徐市,退隐艮斋。魏掞之入京任太学录仅半年,这是魏掞之一生唯一的从仕经历。魏掞之退隐艮斋后,张栻特别为艮斋写了铭文。魏掞之在艮斋治学求道、传道授业。

“玉田峰在县西南兴贤上里(今大阐一带)。尖如削玉,高出云表。又名‘美女山’。山之阳,宋魏掞之旧居在焉”,艮斋的北面,是玉田峰,耸入云天。由于“玉田峰”秀丽高耸,给人“肩若削成”之感,人称“美女山”。高耸的美女山下有一座小丘就像神乌匍匐,人称龟山。龟山的山脚,伫立着一座幽静的寺院,北宋的陈轩在寺院中读书。后来,陈轩中进士第二,也就是俗称的“榜眼”。中进士后的陈轩再次来到龟山寺,留下诗句:“山树似添新喜色,野猿犹听旧吟声。”陈轩后来到福州当最高长官知州。如今,龟山还在,龟山寺也还在,龟山寺附近住有十幢左右的民房,这十户左右民房加上龟山寺形成的小村庄就叫“龟山”。民国《建阳县志》记载,“龟山寺在兴贤上里,五代唐时建”。

艮斋的魏掞之是一位通才,在教学上注意因材施教,对于经史子集都很精通——“于学无不讲”,尤其擅长于“史”,对历朝历代的治乱兴废存亡了然于胸。对于宋王朝的重大事件,来龙去脉,都了如指掌。魏掞之在艮斋讲史的时候,听者无不悚然。渐渐地,魏掞之的教育声名远播,一些士子从很远的地方前来向魏掞之求学。

遗憾的是,魏掞之的教学没有持续太久就生病了,而后病重去世。

魏氏家谱留有一份《宋孝宗皇帝诰赠宣教郎直秘阁国录》,褒扬魏掞之“文章华国”“高尚之节”“直谅元良”,谥号“庄毅”。

后来,魏家子弟改艮斋为“玉田书院”。另据魏氏族谱载,魏掞之在建炎四年(1130)年就建立了锦溪玉田峰书院,有产量105石苗米的田产供祭祀之用。田产在蠏谷、洋坑等处,耕作者是陈乌。但后来担心子孙的意见不统一,或者出现信任危机,于是,就将书院改成了“双峰寺”。


主办: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建阳区政府
主管: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承办:南平市建阳区融媒体中心
建阳区委网信办扫黑除恶举报电话:0599-5836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