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历史沿革 天主教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传入,先是在乡间传播。西班牙籍骆神父到建阳莒口巧源村购买民房开办天主堂,属福建省福州教区;邵武神父到黄坑建天主教九峰堂,属邵武教区管辖。清宣统2年(1910年)天主教开始传入建阳城区,先在西门租民房办教堂,传播教义,发展教徒,并于民国5年(1916年)选择天主教徒聚居的东门码头旁购地建天主教学。随后又在将口街和徐墩街(今徐市)设礼拜所传教,发展教徒。 民国12年,美国多明我会接管闽北天主教教务。翌年,建立天主教建瓯教区,设区长,建阳天主教会属建瓯教区管辖。建瓯教区派出美籍神父魏启慈主管建阳天主教教务。由于组织机构健全,抗日战争时期建阳天主教一度迅速发展,在麻沙、后山、东山、长埂、茶布、东田等地设点传教,全县天主教徒达300余人。抗日战争胜利后,部分天主教徒迁走。天主教建瓯教区始派美籍神父和华籍管事到水吉租用民房传教。建阳解放前夕,外国籍神父、修女都离开建阳回国。建阳天主教会由传道员盛铝川管理。翌年,盛铝川迁居邵武,教会事务由工友熊大珍负责,天主教徒改为参加基督教会活动,终因无神职人员管理而逐渐停止。1951年8月统计,建阳天主教徒92人,1953年3月统计数为53人。 二、教徒活动 发展天主教徒从教育入手,使人接受其教义,继而入教。天主教会办学校,免费招收少年儿童入学;办医院或诊所,为百姓看病,免费施医施药,唤起人们对天主教的信仰。本世纪40年代,建阳天主教会办义得小学,大都收天主教徒子女入学,进行神权至上教育。后来,天主教徒的发展便以世代相传为主要方式。建阳天主教徒多为船民。建国后,他们在家中读圣经,作弥撒,在家庭发展教徒,一代传一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