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子有闻捷韵四首(其二)
杀气先归江上林, 貔貅百万想同心。 明朝灭尽天骄子,南北东西尽好音。
朱子始终坚持抗金,即便是在明知国家军事力量不如金人的情况下,他也从不因畏惧而怀抱求和心态——如其在给孝宗皇帝《癸未垂拱奏札》中云“非战无以复仇,非守无以致胜”。这首诗写作背景是扬州城被困,宋军在皂角林保卫战中一举大败金兵。朱子喜不胜收,连写四首;其后,又因宋军逼退金人撤回淮河以北而写下意气昂扬的《闻二十八日之报喜而成诗七首》,加上差不多同时写作的《感事书怀十六韵》中十六首表达同样题材、情感的诗歌,这几乎同一时期创作的27首诗,都表现出极高的爱国情感,气盛词厉,颇具感染力。 江畔的宋军阵势如林,士气高昂。如貔貅一般的百万猛士,同仇敌忾,一心杀敌。待到将来消灭了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天之骄子”的金兵,举国上下,南北西东都沉浸于欢乐喜庆之中,齐奏胜利之音。 朱子诗歌中感世忧时的作品有很多,但整体风格都倾向平淡,是儒家“温柔敦厚”诗学风格的典型。而像《次子有闻捷韵》这样充满激昂情绪、酣畅淋漓的诗歌,对朱子的诗词创作来说,是一次突破,它丰富了朱子的诗学表达;而同样重要的是,这样的诗歌文本对理解儒家情感观念来说,也是一种新的线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