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困学二首(其一)
旧喜安心苦觅心,捐书绝学费追寻。 困衡此日安无地,始觉从前枉寸阴。
诗的题目是《困学》,这是《论语》“季氏”篇“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一语中第三层次的简写。所谓“困而学之”,也就是今人所言“到了瓶颈期”,需要由学而突破。每个人的人生发展、事业建构、价值观的形成,乃至思考问题的推进都难免会遭遇瓶颈期。而这种瓶颈期一旦闯过去了,便会觉得豁然开朗。 以前喜好禅宗安心之说,便苦苦去寻找自己的心,甚至放弃读书,一个劲儿地思考,希望找到自己的心之所在。这种不立文字、讲求顿悟的路数,让我困于其中,遭遇瓶颈。而今反复思虑之后,方才觉得过去浪费了光阴。 这首诗作于朱子问学李侗的前几年,约绍兴二十八、九年前后。这一时期的朱子已经开始清算禅宗在自己身上的“遗毒”,自觉向儒家靠拢了。这首诗的题目出自《论语》,而诗中“困衡”二字则出自《孟子》“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这也是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郭靖给杨康之子取名“杨过,字改之”的由来;《论语》《孟子》都是儒家经典,朱子偏向可见一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