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知府府判二丈韵三首(其三)
志士怀韬略,奇兵吼镆干。 关河哪得往?肝胆不胜寒。 壮节悲如许,雄图渺未阑。 皇舆方仄席,陋巷敢求安。
这是一组诗中的第三首,写得极其壮烈。绍兴三十一年,宋金开战在即,朱子在武夷山拜会当地官员,写下了三首诗。第一首奉承两位官员的功绩,第二首写参加聚会的情谊,而第三首就转而感慨时局,诗人对边事告急的关切跃然纸上。 文官胸中有用兵的谋略,武将仗着锋利的兵器而雄壮。可到了不黄河边塞,令忠义之士肝胆生寒。壮烈的气节让人悲叹如此,收复失地的伟大愿望虽渺茫却依然。天子的车鸾尚且不得安稳,我们这些身居陋巷之人又哪能指望安全? 诗下原有小序,说明当时“圣上留意武备,诸郡练卒”,且“赐赉有加,戎士感奋”,边境地区的官兵们都磨刀霍霍,跃跃欲试。但宋金确实武力悬殊,因此,整首诗的氛围是在悲壮中藏有昂扬。诗中的“韬略”是古代兵书《六韬》《三略》的合称,而“镆干”则是古代传说的名剑莫邪、干将的合称。末句以高居庙堂的皇帝车鸾侧席难安,与诗人这些身在江湖的寒士对比,更突显其对国家兴亡的高度责任感。《朱子可闻诗》中赞叹这首诗,“雄奇俶傥,不减少陵”,是将朱子与杜甫(少陵)作比。就这首诗而言,两人在沉郁顿挫的风格上确有相似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