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剑救边
2022-12-28 08:54:22  作者:祝熹   来源:宋慈传   责任编辑:


八月,“端平入洛”已成败局,刘克庄辞去幕府职务,奉诏回京任将作监主簿本职,他从福州北上,路过建阳,建阳百姓闻知先前的知县老爷大清官来了,扶携出迎。刘克庄不由泪眼朦胧,慌忙下车扶起乡亲,望着他们,望着熟悉的建阳山水,提笔写下“白布群襦雪满颠,扶携伛楼拜车前”的诗句,又涌起了林节、宋慈、社仓、朱子祠的那些年岁……九月,刘克庄到临安,改任宗正寺主簿。

宋理宗接见真德秀时说:“卿去国十年,每切思贤”,真德秀呈上他的《大学衍义》对圣上说:此书,以闲居八年的时间沉淀而成,望圣上从此以理学之道专心治国平天下。《大学衍义》虽然最终没能为宋王朝平天下,却成了元、明、清三朝皇族学士必读之书。元仁宗称:治天下者此一书足矣。清康熙帝称此书“力明正学”……

江西的陈韡呢,在刘克庄入真德秀幕府时,他趁着春瘴还未弥漫的晴和时日,决计彻底荡平陈三枪之乱。他令李大声与另一位将领李敏果断出击,陈韡亲自督促众将,一路逼近松梓山,决战那日,陈三枪把最后一搏视为弄神的大好时机,让兵士穿着斑斓的衣服,举着鲜艳的旗帜。陈韡没有被五光十色的光影扰乱。他指挥骑兵与步兵分进合击,又夹以火攻,再选义土攀崖而上。陈三枪的行为艺术哪经得起大军的折腾,松梓山巢穴灰飞烟灭,陈三枪部众被斩一千五百人,首领被擒十二人。陈韡收缴了许多的衣物牛马,释放了许多被掠的妇女。陈三枪中箭而逃,他带着几十位人马到兴宁时被擒,斩于隆兴市。另一首领张魔王已自焚而亡。

陈三枪之乱平。

端平二年(1235年)的夏末,夜晚,莲上凉风,柳外蝉鸣,宋慈有卯足了劲的冲动,余樨在颤栗中又怀孕了,宋慈对余樨说:年成太平静,你就容易怀孕。余樨说:那就为你生一窝。

宋慈为县学购买了许多书簿,贴出榜文,让后生来学习。秉孙自从李志道回广东后,在府学默默学习,学业进步了不少。宋慈常与教谕、仵作、医局、耆老交流,搜集些救死方。

长汀春水恰好,夏雨适时,宋慈对余樨说:将又是丰收年了。

余樨说:百姓安居乐业,我也心宽体胖,你摸摸!

宋慈笑起来说:是肚中有宝贝!

宋慈自春末接到李华与李昴英的信后,就再也没有收到他们的消息。后来,他才知道,李华与李昴英在广东很忙很艰难。

广东的摧锋军兵变。

几年前,宝庆三年(1127年)的五月,当时淮东的李全投降蒙古,于是,广东摧锋军的一部调戍建康,该部戍防四年后辗转回江西,又留戍江西,由熊乔带领。绍定六年(1233年),盘踞松梓山的陈三枪风头正盛,那时,陈韡率领江西的亲军,李大声率领淮军,齐敏率领左翼军,一起参与平乱,熊乔带领留戍江西的摧锋军也受节制加入战斗。

陈三枪之乱平定后,熊乔带着摧锋军部众回广东惠州。

这支摧锋军,外出征战四年,未尝败北,在江西又驻防两年,可是,上功幕府,不报;请求撤戍,又不报。他们等到端平二年(1135年)春依然没有任何去留的消息,他们感觉自己被大宋王朝遗弃了。于是,熊乔带领摧锋军回到惠州,回到自己的家乡。同时,他们终于将久积的怒火与怨恨爆发了出来,他们叛乱了。

叛乱由兵士曾忠发起,乱军焚烧惠阳扣押官员,攻陷博罗杀害知县,很快打到广州城下。

统领熊乔没有参与叛乱,事先逃出报信。

得到兵变消息的广州瞬间陷入惊惶,安抚使曾治凤将面对一个身经百战的团队,他的胆给吓破了,率先从海上逃走。此时,偌大广州城,能负众望的只有一个人:崔与之。

当年,宋慈在太学观化斋学习,斋中供奉两位德才兼备的人物,一位是王十朋,另一位就是崔与之。

崔与之,李昴英的同乡兼老师。

之前,朝廷曾让崔与之任礼部尚书,他三次上疏请辞后毅然返粤,深居简出,不再过问地方政事。然而,摧锋军兵变,曾治凤逃跑,百姓惶恐不安,他再次被推到前台,被公推为广州知州兼广东安抚使。崔与之知道,广州百姓需要一个“代言人”。他没有再推辞,他上城与叛军对话,抚谕众人。

李昴英也出场了,崔与之让李昴英和一位叫杨汪中的从城墙缒下,宣谕允许叛军自新。

叛军尊重崔与之,又见广州有准备,在李昴英劝谕后,部分兵士准备解兵释甲,部分则提出简单要求,“不愿再隶属第二将(即熊乔)的兵籍,想移往他州驻扎”,但倡谋者私下对兵士说:杀了朝廷命官博罗知县,还能活命?最终,叛军放弃攻城,却没卸下兵甲。二月初九,撤离广州,西走肇庆。

叛军也是人,他们远离故乡多年,舍不得故乡,一直在附近徘徊,这些所向披靡的军士担心投降不被赦免而一直犹豫,犯了兵家“当断不断”的大忌。不久,韶州摧锋军、湖南飞虎军、广东勇敢军、澉浦水军、定海水军兵力合围,陈韡也派沿江制司统制陈万前来协同作战,水陆之军已成夹击之势,坐困怀集的叛军在劫难逃。

李华,时任广东路转运判官,面对如此大量的兵员聚集,他负责军饷,收购粮食筹集军资,为平定叛军提供了充足有力的后勤保障。

叛军战败请降,倡乱者被诛杀,其余分隶诸州。

崔与之所为,受到了众人的尊敬。后来,李昴英为宋理宗讲学,谈起了老师崔与之一生的事迹与操守,理宗听后大为赞叹。李昴英说崔与之酷爱菊花自号为“菊坡”,理宗便手书“菊坡”二字赐给崔与之家人。

摧锋军战乱的平定,崔与之、李华与李昴英功不可没。

摧锋军叛乱平定后,流浪诗人戴复古的身影出现在广东。

戴复古见到了崔与之,他很惊讶,从容平叛的崔与之已七十八岁高龄。

他为崔与之写了首诗。

菊坡崔参政说平叛卒,不得已拜经略之命,岂敢言功

角巾私第自逍遥,诸老之中此老高。

无可奈何怀印绶,甚非得已用弓刀。

风生玉帐千兵肃,天落金牌一札褒。

缓急经心护乡井,生憎儿辈说功劳。

戴复古最不能忘的还是当年在长汀就认识的故人李华,戴复古七十岁了,这位不再年轻的诗人单为李华就写了八首诗:《广东漕李实夫》四首、《中秋李漕冰壶夜集》二首、《李计使领客游白云景泰》一首、《再赋惜别呈李实夫运使》一首。

在《广东漕李实夫》中他盛赞李华:

乾坤虽广大,人物不能多。

议论还诸老,文章自一科。

纵横负才略,缓急任干戈。

不有济时杰,其如世事何?

当又一次与李华离别时,戴复古想起汀州与李华的相识,想起富家女子为了他赴水而亡,想起自己一生漂泊年岁已长……他拿起笔话别:

再赋惜别呈李实夫运使

一生飘泊老江湖,今日别公归故庐。

此去怕无相见日,因风或有寄来书。

云烟过眼时时变,草树惊秋夜夜疏。

人物似公能几辈,不知天下竟何如?

世事如过眼云烟,飘泊也许因为年岁已老而终结,再次相见也许无缘,在风翻书册的那一刻,是否会有书信捎来……离别之际,戴复古带着极其欣赏的口吻赞扬李华——“人物似公能几辈”。

宋慈读到《再赋惜别呈李实夫运使》的时候,也知道了广东摧锋军叛乱的消息,为李昴英劝退叛军为李华筹集军饷的智慧与韬略高兴。如今长汀大治,民心向善,后生向学,有时候,在夜里,他想起国事,想起前线,想起民变,想起军变,想起朝廷的真德秀和刘克庄,想起江西的陈韡和广东的李华、李昴英,他就感觉“清时有味是无能”了,对自己便很不满意起来。

刘克庄在冬意颇浓的十一月来信了。刘克庄带来两个消息,一好一坏。

刘克庄写道,六月,蒙古就以宋军入洛毁败盟约为借口,调集军队,发动了大规模的对宋战争。前线需要有为之士,以枢密使身份督视江淮战区的曾从龙要辟宋慈和他为幕僚。

宋慈高兴得快跳起来,要去前线了,而且是和刘克庄一起!

他继续往下看,刘克庄说,真德秀已于五月份去世。

宋慈心下一惊,继续细看,刘克庄说:真德秀一直向枢密院举荐宋慈,他的同榜状元曾从龙知道宋慈的才能后,此次督视江淮战区便有意将宋慈纳于麾下。

刘克庄说他知道真公去世的消息后请假奔丧,不被允许,他伤心的回忆真公一生,做了篇《行状》以缅怀先生。

真西山突然去逝,多么令人伤心!

两位老友将重逢,多么令人欣慰!

宋慈看完信,赶忙准备祭品,隔云遥奠真西山。

不久,尚书省札子下来,差遣宋慈为江淮督府的干办公事。

这是端平二年(1235年)十二月。

接到尚书省札子,宋慈卸任长汀知县,而后,和余樨、连雨、秉孙、学美一行人从长汀回建阳。

国宝、国子的发解试都通过了,但会试落第,宋慈笑笑说:只是小试牛刀,没关系的。

余樨小声的说:今年除夕,我们一家不能围着火炉守岁了!

言语之间,充满怅然。余樨将在明年的烟花三月生产,宋慈很是不忍。

余樨又说,大哥,我也要去前线。

宋慈没说话,只是用手贴着她的肚皮说:乖樨子,乖乖乖!

余樨也知道,这只是孩子气的话。

刘达从雒田里赶来看望宋慈,宋慈说:我是去前线,你在家陪陪家人。

刘达说:宋哥……

宋慈示意他不要说下去,举起酒杯说:好久没与你好好饮酒了。

三天后,宋慈告别余樨。余樨恋恋不舍送到桥头,余樨说,大哥,保重。宋慈说,你更要保重。余樨说,我会好好爱自己,孩子等你回来取名。宋慈扭过头,在她耳边轻轻说:为了我,你要好好的!

宋慈告别余樨后,经过邵武,从杉关入赣。

他的目的是提剑救边,他的目标是江州督府。

朝廷同时让两位枢密大臣督视军事,这是极少有的事。

一位曾从龙,知枢密院事,就是他延宋慈入幕的;另一位,魏了翁,同签书枢密院事。

端平二年十二月,理宗命魏了翁、曾从龙开督府于江州(九江)。

曾从龙是福建晋江人,原名“一龙”。“一龙”的名字太唯我独尊。等到庆元五年(1199年),“一龙”中进士第一。宁宗赐名“从龙”。“从龙”的名字是君王赐予的,他的字就叫“君锡”。

中进士那年,曾从龙二十四岁。

魏了翁是四川邛州(邛崃)人,庆元五年(1199年)中进士第三,六年之后,他以武学博士的身份对策,谏开边事,被弹劾为狂妄。魏了翁号鹤山,在理学成就上与真德秀并称“鹤山西山。

中进士那年,魏了翁二十一岁。

曾从龙督视江淮军马,魏了翁经营刑襄军马,两人并领督府。

当时南宋主要是川蜀、荆襄(又称京湖)、江淮三大战区,江淮战区包含两淮(淮东、淮西)战区与长江战区。

现在,庆元五年同榜进士的第一名和第三名将联手,负责南宋两大战区的防务。

宋慈已明显意识到,时代的变化已引发了军事体制的改变:中央最高领导职务的宰执官、中央最高军事的行政长官频繁外出统兵。枢密大臣统领的指挥中心叫督视府,这是最高级别的战时军事指挥机构,节制辖区内所有军队,还拥有人事、财政权。

江州督府不远了。黄昏,除夕,宋慈宿于洪州(南昌)驿站。


主办: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建阳区政府
主管: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承办:南平市建阳区融媒体中心
建阳区委网信办扫黑除恶举报电话:0599-5836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