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大觉寺 明至清代。座落水吉镇市头村佛山顶部,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土木结构,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大雄宝殿、藏经阁,两侧为厢房,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大雄宝殿面间五间,重槍歌山顶,如意斗拱。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藏经阁建于清嘉庆五年(1800年),内藏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十月刊刻的《大般涅经)50余卷和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翻印的(华严经》。现经书300余册,历史上最盛时藏书近5000册。清代及民国初年,大觉寺有规模不等的修缮。寺内现存清康熙、光绪年间竖立的石刻碑记四方,分别记述了寺院的历史源流、道场盛况、田地财产、禅师主持等事迹。此外,尚存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冬铸造的铁磐一尊,通高约0.41米。该寺近年来均有修缮。 (二)圣迹寺 座落莒口镇佛得岭。面积约1000平方米。相传唐代马祖禅师曾在此结庐修练。 南唐保大五年(947年)始建寺。现存大殿为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重建、座北朝南面周三间,重檐歇山顶,土木结构。寺内存重建碑记一方。近年来修缮。 (三)如是寺 座落崇雒乡东南约75公里的莲源山,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相传该寺始建于唐代咸通年间(860~873年),名崇福寺,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重建,更名如是教寺。现存主殿为清乾隆、道光年间重建,座西北朝东南,面积约300平方米。木结构,三层重檐,脊背起翘;内顶为园锥状薬井,布满装饰性斗拱。寺内现存清乾隆年间重建碑记一方。门首有联二副,一曰:“莲源山明水净,如是竹影钟声”;一曰:“天竺峰夕照宝莲座,唐迄今名谷显遗迹”。近年来有修缮。 (四)庆安寺 座落小湖乡大湖村大山坪。据寺内现存清代碑刻记载,该寺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七月十七日。现存最早建筑为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重建。座东北朝西南,中轴线上自西南而东北依次为山门、观音殿,两侧为厢房,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大殿面阔五间,重檐歇山顶。山门有联一幅,曰:“大寺堂皇净洁可称庆,山川秀丽僧尼赖以安”。该寺近年有修缮。 (五)龙济道院烧香顶石屋 座落麻沙镇溪头村白塔山之巅,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现存建筑为清道光、咸丰年间由主持道人张道圆倡建,占地面积约750平方米;二进,木石结构,面阔约15米,进深约50米,屋顶塌圯过半。烧香顶石屋建于清道光十年(1830年)距道院约1000米,座北朝南,仿木结构,面阔约7.15米,进深约5.65米,高约4.55米。门首刻:“白塔洞天”“清道光十年”字样。 (六)隐峰寺 又名吴山寺,座落水吉镇良源村,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相传该寺始建于唐代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七年(1868年)重建。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中轴线上主殿俗称三宝殿砖木结构,重檐歇山顶。寺内现存清同治七年正月乡民禁碑一方,记载清咸丰八年(1858年)太平天国农民军进击途中经过该地的史实。 (七)庵山寺 座落在童游乡童游村庵山山麓。相传五代后唐明宗天成三年(928年)隐士石湖在此建庵,故名庵山。现存最早建筑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重建。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观音殿,两侧为厢房,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观音殿面阔五间,重檐歇山顶。近有修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