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运隆 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 福建省陶瓷行业协会理事 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 国家高级(一级)技师 工艺美术师 ![]() 宋代的建阳人祝穆在《方舆胜览》中写到:“兔毫盏,出瓯宁之水吉……然毫色异者,土人谓之‘毫变盏’,其价甚高,且难得之。”祝穆对“毫变盏”的定位是:价高难得。成书于1511年的日本古代文献《君台观左右帐记》记载:“曜变,是建盏之最,世上罕见之物,值万匹绢。油滴,是仅次于曜变的第二重宝,值五千匹绢。兔毫盏,值三千匹绢。” 祝穆所谈及的“毫变”盏和日本文献记载的“曜变”盏指向一致,它还有一个更为美轮美奂的名称:曜变天目。 “曜变”是在黑色的底釉上聚集大小不同的结晶的斑点,斑点周围焕发出以蓝色为主的日晕状光芒,类似于光辉照耀,当视线方向移动时斑点的光芒随之变化,垂直观察时呈蓝色,斜看时闪现金光。据估计,“曜变”烧成机率太低,低至百万分之一。所谓“天目”,是指建盏黑釉上的斑点,犹如夜空中闪现的繁星,给人以神奇之感。“天目”还有一个说法,是日本镰仓时代到浙江天目山学佛的日僧回国时带去几个建盏,因取自天目山,故名“天目”。 宋代是崇尚自然的时代,比如,汝窑天青瓷器的审美走向与曜变天目都选择——宇宙。汝窑天青的釉色在不同光照和角度下会发生变化,在明媚的光照下,颜色青中泛黄,用放大镜还可以看到釉中气泡稀疏,宛如清晨的星辉,故而有“寥若晨星”之称。 一为建盏的“曜变天目”,一为汝瓷的“寥若晨星”,都源于亿万斯年的土壤本色,都只是单色瓷器:最为雅致简洁,却关乎日月星辰的大宇宙! 周运隆,正是源于这日月星辰的宇宙理念,成了盏中宇宙的创始人。 周运隆,建盏发源地水吉镇人,1995年,师从原建阳瓷厂模具工李培养,后在泉州模具厂、浦城柴窑等地学瓷器烧制技艺,开发了黑底银滴、乌金、烈焰、彩金等釉色。 2015年7月,周运隆开始认真学习陶瓷工艺理论知识,全面实践建窑建盏的烧制,并注重建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 当时,建盏界的烧制技术各有所长,周运隆主攻“盏中宇宙”的奇炫效果,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周运隆创新烧制方法,攻克建盏釉面玻化难题,攻克传统建盏的涩口现象;烧制出口沿呈金色的彩金曜变盏,并取名“盏中宇宙"。 盏中宇宙的标准器形为宋代斗茶盏,选用建阳水吉当地的泥土和釉矿石,调配天然草木灰,在1300度高温下一次性烧制而成,由于窑变的因素,釉色华丽,丝丝线条中,分布着大小不一的圆形斑点,宛若孔雀开屏。盏内底部聚釉成星球状,至下而上彩色光芒四射,形成宇宙中的奇特景象。 当然,技术不是单一的,周运隆一专多能,开发了花瓶、茶杯、盖碗、香炉、茶具等系列产品,开发了油滴、烈焰、乌金、黑底银斑、彩金等釉色。 当然,技术不是保守的,周运隆积极授徒传艺,培养了8位弟子从事建盏烧制;周运隆乐于助人,还多次帮助同行解决原料供应、配釉、烧制工艺等生产技术难题。 当然,技术不是封闭的,周运隆积极参加景德镇陶瓷博览会、上饶文博会、大连文博会、北京礼品展、深圳文博会、莆田海峡工艺展、首届福建旅游生活展、首届建盏文博会等各类展会,宣传推广建盏文化。作品荣获得第九届海峡论坛•首届建窑建盏(建阳)文化博览会“工艺精品奖”最佳创新奖、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中国十大名窑”参展作品金奖、深圳文博会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银奖等奖项。 如今,周运隆正精研建盏烧制技艺,要用“盏中宇宙"点亮璀璨的星光,让盏中宇宙的每颗星都熠熠生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