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匠心 | 建盏界潮人李光熙
2022-12-28 08:55:02  作者:   来源:艺术台   责任编辑:


李光熙

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南平市工艺美术大师

福建省陶瓷行业协会理事

福建省品牌文化发展研究会副会长

南平市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

建窑建盏十佳工匠

从事建盏制作工艺技术的研发及生产管理工作,期间不断更新专业技术,注重提升自身专业修养及管理能力,务实基础。同时努力钻研建盏烧制传统工艺技术,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具备专业技术制作能力和指导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建盏制作的每一道工序。出于对建盏烧制技艺的热爱与渴望,经多年努力及成百上千的反复试验,成功烧制出个人代表作品建盏薄胎,双面釉。


李光熙,出生在建阳,幼年的时候,祖父经常和他聊起龙泉老家,聊起关于龙泉青瓷的传说典故,每每此刻,他都听得入神,他被龙泉青瓷的传说深深地吸引,似乎龙泉青瓷的故事就发生在昨天。

光熙是个时尚达人。喜欢音乐,钟情艺术。他说,生活需要的是精彩,需要的是真实;工作时,就要质朴,就要纯真。对待艺术,要永远有一颗童心,要诗意的仰望星空,诗意的栖居,诗意的生活

就是如此的光熙,走出校门,做了导游,三五年的时间,游览了许多名山大川,也游览了特色小镇,江南的秀美、北方的粗犷浓浓的烙印在光熙的心际世界,更使他不可忘怀的是不管南北东西,都有不同瓷器文化的撞击,几乎每到一地都有陶影瓷踪,看到各种瓷器,钧窑汝窑定窑哥窑官窑,窑窑生辉,件件出彩。



这期间,他多次回到祖籍浙江龙泉,寻瓷问釉,结缘龙泉工匠。工事如佛,自度有缘人。一日,在龙泉上垟相遇龙泉瓷工匠邵爱平、李建芬夫妇,光熙跪头叩首,当下拜师求艺。看着年轻后生的诚心,邵爱平夫妇微笑着接受了光熙。就打那时,光熙与瓷器结下了生命之缘,打心底爱上了瓷器艺术。

龙泉上垟三年学艺,使得光熙受益匪浅。龙泉拜师学艺成为光熙一生值得的回味,那时段的学艺过程决定了他的未来选择。聊起那段经历,光熙总是流露着对师傅的感恩之情。光熙常说,在龙泉我学到的是师傅们制作瓷器的那种精神,匠人该有的认真态度让我感触很深,掌握了很多比建阳当时要进步的技艺,以至于在建盏的创作上融进了很多龙泉青瓷的制作技能。



回到建阳,光熙买来了气窑烧盏,连一件盏品都烧制不出来,他才感觉到,世界上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建窑建盏烧制技艺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黑釉茶盏烧制技艺,要经过选瓷矿、瓷矿粉碎、淘洗、配料、陈腐、练泥、揉泥、拉坯、修坯、素烧、上釉、装窑、焙烧等13道工序。建窑建盏的制坯成型,是采用手工拉坯成型的。双手将泥拉成器坯,要成足在胸,一气呵成。灵活运用,推、拉、收、放等手法,找到器壁最佳形式成型。



光熙查阅资料,求师问道。走访建阳水吉当地烧窑制盏大师吴立主先生和徐峰师傅,终得烧窑真谛,还完美掌握了建盏修坯修复技能。

烧盏其实是件枯燥的事,也是一件辛苦的事。一天下来,猫在工作间,重复着配料、炼泥、揉泥、拉坯、修坯等工序,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然后在入窑烧制时,还得忍受着高温的炙烤,让盏坯经历素烧、上釉、装窑、焙烧的过程。正是因为建盏的烧制工艺复杂且辛苦,没有多少年轻人愿意学习建盏技艺。而李光熙明知烧盏苦,偏向此中求。



岁月春秋,光阴如梭,李光熙得到了收获,他先后被晋升为中级工艺美术师,南平市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品牌文化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建窑建盏十佳工匠。

他的作品被孙中山嫡系子孙孙武彦收藏,2016年作品先后在日本香港等地巡展,2017年作品被福建省海峡艺术馆和南平市博物馆收藏,并获得收藏家的好评。





主办: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建阳区政府
主管: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承办:南平市建阳区融媒体中心
建阳区委网信办扫黑除恶举报电话:0599-5836807